王守明心中一震,眼神有些呆滯的看著鄭銘。

他彷彿在鄭銘身上看到了鄭青松的影子。

自信、霸道、還有野心。

那份姿態簡直跟鄭青松像極了。

“老夫以前見過殿下。”他輕聲說道。

鄭銘回想著前身的記憶,並不記得以前見過王守明。

前身十六歲之前一直都居住在宮中,很少與宮外接觸,也從未與供奉殿打過交道,更不要說王守明瞭。

“那時殿下只有七八歲的樣子,當時殿下抱著一隻受傷的兔子,滿眼都是關愛。”

王守明回憶道。

“那時候,老夫以為殿下是一個善良的人,以為殿下如果繼承皇位,一定會是一位仁君。”

鄭銘眉頭微蹙。

那些事都是前身做的,跟他可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王守明繼續說道:“後來老夫聽說了殿下寫的一句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很好的一句話,老夫聽了都感覺慚愧。”

“殿下,老夫想問一句該如何為生民立命。”

他雙眸熠熠生輝,緊緊的盯著鄭銘。

鄭銘低頭沉默起來。

顯然,王守明這是在探尋他的內心。

仁君、為生民立命。

這是王守明對他的期許。

“以民為本,權貴是民、修煉者是民、尋常百姓也是民,民者,君之本也。生民之命,帝皇之命也。”鄭銘道。

以民為本是華夏傳統文化具有積極意義的可貴說法

簡單來說就是“民為貴,君為輕”的理念。

此話並不是鄭銘在胡說,而是鄭銘真正的想法。

不說前世帶來的觀念,就說系統對國運的定義,其中民心就是最關鍵的一項,為了獲得更多的氣運值,鄭銘也必須天下萬民放在首位。

當然這個民是一個整體,不是指單個人,而君卻只有他自己。

皇位他志在必得,生民之命他會盡力維護,他想在這個世界建立一個真正的盛世皇朝。

王守明聞言頓時雙眸一亮。

他發現鄭銘有一點與鄭青松不一樣。

鄭青松是個無情的帝皇,他可以捨棄一切來完成自己的野心。

而鄭銘卻不同,鄭銘把普通百姓裝在心中。

“好,很好。老夫相信殿下會成為一代聖君。”

王守明道。

……

京都。

朝堂上。

依然是紛紛擾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