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略有話直說,敬陽定當赴湯蹈火。”

“那好。”

堵胤錫坐下來,和聆敬陽娓娓道來,從大明血脈,宗室遠近來說,北直隸那位陛下就是天子,不折不扣真龍天子。

弘光和隆武朝從法理上來說站不住腳,都是皇權下的藩王,這兩藩王是在崇禎帝失蹤後為帝,也是大明宗室為了延續定國祚的行為。

而這一切隨著崇禎復出後都失去法理性,北直隸那個朝廷是大明當真無愧的靈魂,堵胤錫也很矛盾,最強敵人扶桑人被消滅,其次是清軍,實力大減撤回到關外。

大順軍,大西軍又、在貴州,又和明軍進攻清軍和扶桑軍,此時進攻大順,大西,怕是天下人皆怒。

堵胤錫決定去北直隸,拜見崇禎帝,極力勸說各方勢力坐下來,避免兵戎相見。

“經略去北直隸,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扶桑和清軍被趕走,哪怕是現在就死去,也死而無憾。”

聆敬陽內心油然升起敬佩。

“我和你去北直隸。”

堵胤錫揮揮手。“你去北直隸,南直隸塌了半邊天,你在這裡,至少隆武朝不會燃起戰火。”

“晚輩恭敬不如從命。”

聆敬陽突然想起崇禎皇帝殺掉周遠等人,心狠手辣比起當年過猶不及,堵胤錫去北直隸,怕是有去無回。

“經略,依我看還是不要急於北上。”

“哦,怎麼不急於北上北直隸,我不去北直隸,誰去北直隸?吾等為臣子,不能任由天下四分五裂。”

“崇禎爺在北直隸重建大明,盡有北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可山海關外仍是建奴勢力,按理說他們比我們更急,經略來之前,就有崇禎朝使者來叢山關,還是我曾經的舊部。”

崇禎朝廷竟然已經派來了使者,堵胤錫著實有些驚訝,他可是指知道崇禎朝廷沒有向弘光朝廷個派遣使者,反而向聆敬陽派出使者。

企圖挑逗弘光朝廷內部矛盾,赤裸裸借刀殺人,把聆敬陽放在火上烤啊。

好在堵胤錫識大體,一眼就看穿崇禎朝廷伎倆,和聆敬陽說道:“崇禎朝這群人把本事都放在消滅異己,要是當年有這積極,建奴和順西也不會做大。”

聆敬陽無所謂,他讓徐升送走西門竹,此時應該離開徽州府,為了作出回應,聆敬陽建議堵胤錫嚮應天府用兵,驅逐魯王勢力。

應天府是南都,也是大明都城之一,弘光帝入駐應天府很有政治意義,這點得到堵胤錫贊同。

魯王在應天府有兵馬四萬餘人,這四萬兵馬大多和扶桑軍有過戰鬥,戰鬥力飆升,想要一口氣攻下應天府,需要死傷不少將士,還會讓天下人恥笑弘光朝廷爭權奪利。

“經略,晚輩聽人說張煌言素有大志,或許不用兵刀,就能說服魯王歸順朝廷。”

堵胤錫當然聽說張煌言,是魯王系靈魂人物,只要他倒向朝廷,魯王也就乖乖回到藩地,繼續做一個吃喝玩樂的王爺。

堵胤錫還不知道張煌言和聆敬陽非一般關係,更不知道張煌言早就成為聆敬陽部下。

“還是我去應天府,和魯王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