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豹部早已離開廣東,進入江西境內,兩支軍隊一來一回需要時間,等施琅率軍開拔,揆一已經抵達惠州城下,即將發動對惠州城的進攻。

進攻之前,揆一特意一個鄭軍將領去惠州城下喊話,明軍只要投降,不僅高官厚祿,還能夠在隆武朝廷得到重用提拔。

對於荷蘭人的勸降,聆敬陽嗤之以鼻,他堅信只要消耗掉荷蘭軍隊武器彈藥,就是全殲荷蘭人的大好時機。

聆敬陽在城牆喊話,惠州城軍隊和百姓誓死不降,有本事就放馬過來,除非攻破城池,殺光所有人,否則惠州城上永遠飄著大明軍旗。

揆一派出去勸降的將領回來告訴揆一,惠州城明軍拒絕投降。

揆一也不廢話,向兩個團長下令,今天做好攻城準備,明日開始攻城,只是他還不知道,他們最信任的教皇,失去來自未來世界的補給。

現在荷蘭軍擁有的武器,也是最後一批武器,消耗完畢後還不如扶桑軍隊,至少扶桑軍隊在步槍上裝配刺刀,近距離白刃戰非常具有殺傷力,是不容小覷的軍隊。

部隊在城外積極備戰,揆一也透過其他渠道,得知皇家騎兵團即將抵達澳門。

澳門和廣州府隔海相望,皇家騎兵團抵達後,走陸路,需要從法蘭西人地盤前往惠州,還要經過南海衛等明軍駐守的防區,走海路可以在惠州府新安登陸。

揆一不明白英倫人為什麼不在香港登陸,非要捨近求遠去澳門,但不管英倫人在哪登陸,都要快速攻破惠州城,再和英倫皇家騎兵團劃江而治。

(本章未完,請翻頁)

雖然不想法蘭西人瞧不起教皇,揆一內心還是堅持教皇聖令,團結在華夏的歐羅巴諸國,也頗有政治頭腦,大軍進入惠州府,他就試圖在惠州府尋找歐羅巴諸國勢力。

部下在惠州府轉悠數天,愣是沒有和歐羅巴諸國取得聯絡,不管是英倫人,法蘭西還是西班牙人,都彷彿消失了。

直到法蘭西送來情報,他才知道西班牙軍被法蘭西人打成殘軍,已成為金聲附庸。

雖然和法蘭西人倒是有聯絡,可法蘭西人在廣州府,明確表示不參與荷蘭和明軍的戰鬥,並且還對揆一使者表示,就演算法蘭西想去增援,必須從金聲駐守的防區經過。

不久前安德森中將和金聲達成協議,撕毀協議不是法蘭西貴族作風,最終法蘭西人委婉拒絕揆一邀請,對於法蘭西善變,揆一打掉牙往肚子裡咽。

不過他很好看皇家騎兵團,因為英倫擲彈兵團被明軍消滅,英倫人和明人已是死敵,就算是皇家騎兵團到來,只要他攻下惠州城,有儲存大量的軍隊。

英倫騎兵團還不是看和他合作,分享在華夏的利益,揆一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好,可他千算萬算,就是沒有想到。

英倫帝國在華夏最高指揮官愛德蒙,竟和明軍首領聆敬陽成為盟友,更想不到他以為被消滅的皇家擲彈兵團,還有百餘人的殘部,也成為聆敬陽的部隊。

在部隊紮營後,揆一到各個戰鬥部隊進行戰前動員,第二步兵團團長托爾滕悄悄和他說道:“總督閣下,要是不能迅速破城,打成持久戰,英倫人會不會突襲我軍,獨霸惠州府?”

也是這句話,讓揆一之前所堅定的信心出現動搖,他放棄速攻念頭,而是讓鄭軍明日去消耗明軍,第一步兵團作為預備役,前往在惠州城往南的赤崗縣駐守,防止英倫騎兵團抵達惠州城後突襲荷蘭軍。

臨時改變計劃以後,揆一令全軍戒嚴,如有明軍出城突襲,堅決打回去,戒嚴後,揆一回到軍營酣然睡去。

......

惠州城內,明軍指揮部燈火通明,聆敬陽召集趙屠,徐升,金大手,愛德蒙,傑克遜等高階將領。

眾人低聲商議明日抵擋荷蘭軍隊的進攻,趙屠建議他把荷蘭軍放入城內,兩軍在城內打巷戰,抵消荷蘭軍武器優勢,況且侍衛隊也裝備步槍,可以擋得住荷蘭軍進攻。

他的意見遭到徐升堅決反對,徐升認為放荷蘭人進城,城內百姓將會遭到很大損失,明軍職責不就是保護百姓嗎?

貿然讓荷蘭軍隊進城,是對惠州城百姓不負責,也會讓百姓信心動搖。

他認為應該在城牆上抵擋荷蘭軍隊進攻,堅決不讓荷蘭突入城中。

兩位部下意見不統一,聆敬陽看了看愛德蒙和金大手,還有傑克遜。

金大手是工房侍郎,對軍事部署一竅不通,但他願意為城中將士,提供更好的後勤。

倒是愛德蒙和聆敬陽提出一個新穎觀點,給荷蘭人放放血,荷蘭人血放得越多,皇家騎兵團就會...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