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中,聆敬陽看到李定國剛毅的眼神,竟有些崇拜。

但他更崇拜李定國軍事才能,他想拉攏李定國,不,不應該是拉攏,而是發自內心,想和李定國成為生死與共的弟兄。

“定國,是跟著我打建奴,還是回大西軍?”

天氣還是有些悶熱,李定國扯開領口,轉過身體和聆敬陽傾訴。

“聆敬陽,我大西軍出川前,父皇告誡我們四兄弟,如他戰死,我們四兄弟要匡扶大明,不被異族搶我大好河山,父皇已去,我四兄弟不能再分離。”

他的意思是他要回大西軍,但不再與大明為敵,而是在大明旗幟下,和清軍繼續戰鬥。

聆敬陽沒有強求他,他其實也很敬佩孫可望,那個奮鬥大半輩子,最後卻成為明奸的人。

長於內政,卻又是心眼小人,始終沒有把永曆朝廷放在眼裡,如果他和李定國和睦,大明江山仍舊有光復可能。

不過清軍佔領襄陽府,李定國就算是想回去,也要擊敗清軍,聆敬陽讓李定國暫時不要回去,和他並肩戰鬥。

等擊敗在襄陽府清軍,才能夠和孫可望等大西軍殘部會師。

聆敬陽又說起他想一鼓作氣,擊敗襄陽府清軍,可李定國卻破天荒建議聆敬陽撤回去。

博洛被擊敗,對清軍而言,並沒有多大損失,清軍幾乎成建制消滅大西軍主力部隊,在整個湖廣地區是霸王級別的存在。

《諸界第一因》

只有把戰線拉長,稀釋掉清軍兵力,才有可能擊敗清軍。

他生怕聆敬陽不理解,和聆敬陽分析清軍接下來的戰略,要麼北上進攻大順軍,要麼南下進攻王應熊的巴蜀之地。

至於湖廣東部等地,不值得清軍浪費兵力,此時他們更應該北上支援大順軍,或者是南下給王應熊予以支援。

冒然發動對襄陽府清軍,會導致清軍以為湖廣明軍還有一戰之力,放棄對這兩地進攻,集中全力進攻湖廣東部明軍這個小尾巴。

以湖廣明軍實力,幾乎抵擋不住

慶軍進攻。

聆敬陽越來越敬佩李定國,李定國其實很想率軍北伐,直搗清軍黃龍。

他用手指向北方,給聆敬陽做出北伐手勢,聆敬陽明白他的意思,北伐北直隸,將清軍高層肉體消滅。

可那是幻想,清軍主力在襄陽府,可並不代表清軍在河南,北直隸,山東等地沒有武裝力量。

如果是去年的江南明軍,或許還有點軍人血性,可現在的魯王被叛軍圍攻,鄭氏家族被扶桑艦隊伏擊,弘光朝廷的軍事統帥黃得功戰死。

南方明軍軍事實力本來就弱,又損失大量精銳士兵,此時有北伐勇氣,也沒有北伐實力。

李定國長嘆一口氣,聆敬陽還在往遠方眺望,突然徐升從山下往上跑,一邊跑一邊喊道。

“都督,堵經略來了。”

堵胤錫前鋒部隊距離界山只有五公里,聆敬陽忙和李定國說道:“定國,快和我去迎接堵經略,他們可是給我們帶來糧草和補給。”

三千援軍抵達界山,這是堵胤錫的前鋒軍,在後面還有堵胤錫從長沙府等地籌集的糧草和補給,堵胤錫親自率領六千兵馬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