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有一個龐大使者團,來到南直隸,分別前往應天府和徽州府。

為了避免一家獨大,堵胤錫沒有單獨接見清軍使二者, 而是讓人請聆敬陽和金聲回到叢山關。

收到邀請後,聆敬陽特意帶著步槍排回到叢山關,和堵胤錫,金聲三人商議,應該是繼續戰鬥,還是和清軍媾和?

三人抵達山上,撇開弘光帝,在叢山關的堵胤錫府邸長夜暢談。

聆敬陽始終認為扶桑人是心腹大患,這群人比清軍兇狠過猶不及,讓扶桑人進入中原,華夏大地都要生靈塗太,都會成為扶桑人奴隸,他贊同和清軍議和。

金聲態度堅決,不把建奴趕出去,誓不罷休。

三人中堵胤錫頗有戰略眼光,認為不能任由清軍被扶桑人殲滅,雖然扶桑人還沒有攻入關內,可清軍竟然被迫南下議和,可以想象到扶桑人有多恐怖?

可也不能就這樣和清軍溝壑,至少要讓清軍放血,但又要讓清軍在前面頂著。

最終他贊同聆敬陽的意見,和清軍媾和。

兩人支援議和,氣得金聲憤然離席,聆敬陽拉住金聲,和他說道:“金大人,你想一下,建奴都打不過的扶桑人,我們打得過嗎?”

“那也不能和建奴媾和,建奴還佔領江北大片土地呢,你們就眼睜睜看著中原成為建奴放馬場嗎?”

金聲越說越激動,最後竟請求他率領部隊前去江北,和扶桑人滅了建奴,然後和扶桑人爭奪天下。

這不就是北宋聯合金國滅掉遼國的翻版嗎?

或許是金聲還不瞭解扶桑人的勢力,堵胤錫和聆敬陽怎麼說,金聲都不為所動,還說這是個好機會,可以和扶桑人聯手徹底消滅建奴。

聆敬陽想讓金聲去前線和扶桑軍隊作戰,讓他親眼看看扶桑人有多可怕?

可就算是讓金聲看到扶桑人實力,金聲也還是會選擇和扶桑人殲滅建奴,三人一時間陷入到沉默。

最後還是堵胤錫打破僵局,率先說道:“不如這樣,媾和還是要媾和,但要讓建奴吧山東,河南兩地還回來,你看這樣可好啊?”

這樣既不過分削弱清軍,也能夠收復失地,金聲臉色好看些,聆敬陽也在一旁說道:“金大人,我們三人可是鐵三角,大明覆興就指望我們,咱們不能窩裡橫。”

金聲又說道:“山東,河南早就打爛了,扔給我們,還是包袱呢?”

堵胤錫被金聲激怒,有些生氣說道:“這就你不對,要消滅建奴,又不要土地,這不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嗎?”

“我說不過你倆,老夫就一句話,建奴議和可以,必須滾出山海關,回到關外。”

說完以後,金聲獨自離開,聆敬陽和堵胤錫面面相覷。

兩人能夠理解金聲對建奴恨意,可有再多恨意,也不應該意氣用事。

堵胤錫和聆敬陽說道:“聆都督,明日我和建奴使者要求,要求割讓河南,山東兩地給我們,建奴要是同意,你率部入駐這兩地,可好?”

“我去河南,金大人去山東。”

堵胤錫有些懵,聆敬陽又說道:“扶桑人很有可能跨海而來,在山東登陸,以達到切斷清軍後路目的。”

這是想讓金聲親眼看看扶桑人成色,堵胤錫覺得也有些道理,兩人就這樣定下來。

堵胤錫又說起在應天府的魯王,如果和清軍議和,讓魯王繼續在應天府作威作福,而陛下卻在從上關窩著,會讓天下人笑話,也會讓各方勢力繼續割據。

他徵求聆敬陽意見,是否要強行驅逐魯王?

這可讓聆敬陽摸不著頭腦,魯王在應天府兵馬就是笑話,可攻下應天府,陛下勢必回到應天府,那時候要獨自面對扶桑人進攻,這對勢力還弱小的弘光朝廷而言,是非常冒險的行為。

“經略,就讓魯王繼續在應天府,不用多久,他就要被扶桑人嚇得連滾帶爬。”

堵胤錫見聆敬陽沒有同意,只好作罷。

他主持朝廷以來,可謂是兢兢業業,軍事上放權聆敬陽,經濟上信任金聲,他在朝廷之上總攬全域性,此時天下大變,不好好把握機會,大明朝可真的就起不來。

他讓聆敬陽留下來吃點夜宵再回去,聆敬陽從寧國府趕來,沒來得及吃飯,就來府邸開會,確實有些餓了,就在堵胤錫府邸吃飯。

兩人一邊吃飯一臉聊天,在飯桌上,堵胤錫問聆敬陽,扶桑人真有那麼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