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血戰襄陽府(十)(第3/3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早上,界山戰鬥徹底結束,在後方的糧草也送上來,金聲就地給眾將士埋鍋造飯,明軍將士打了兩天兩夜,都成了泥人。
此時金聲給他們端來熱氣騰騰的食物,明軍將士高呼萬歲,場面之壯觀,大西軍將士為之側目。
聆敬陽也情不自禁高呼起來,可萬里雲和周遠悄悄來到他的身邊,和他嘀咕道。
“都督,黃總兵的兵馬?”
聆敬陽聽出來萬里雲和周遠意思,在這個時候吞併黃得功部隊,一躍成為弘光朝廷最強兵馬。
這麼做確實有些不地道,可不這麼做,黃得功部隊很大可能會被其他軍閥分掉,而且黃得功是馬士英的人,讓這支部隊回到朝廷,也不過是成為馬士英的馬前卒。
他在猶豫之際,金聲來到他面前,和聆敬陽點點頭,示意可以就地煎餅黃得功部隊。
“金大人,讓黃得功本部兵馬回朝廷,其他各部兵馬隸屬你我兩家。”
黃得功本部兵馬並不多,只有兩千餘人,在這場戰鬥中還折損數百人,其他部隊都是些軍戶和青壯,讓黃得功本部兵馬回去,聆敬陽已經非常地道。
因為他態度堅決,金聲也沒有強求,他帶上江天一等部下,來到黃得功軍營,為了給他撐腰,聆敬陽也下令集結部隊,如果黃得功部本部兵馬不聽命令,就強行驅走。
黃得功部將此時也聚成一團,商議未來的走向,是跟著金聲,還是聆敬陽,又或者是回到朝廷,在馬士英支援下,組建新的兵馬。
黃得功部隊四分五裂,還是因為黃得功對部隊掌控能力不強,他不過是各部兵馬名義上的統帥。
他一死,部隊四分五裂,等金聲和聆敬陽到來,立馬就有將領帶著兵馬離開黃得功麾下。
只有黃得功嫡系部隊還在堅守,聆敬陽吸口氣,然後以和藹語氣招攬黃得功部下。
“諸位,黃總兵不幸殉國,是我大明損失,聆某絕對不會趁人之危,吞併爾等部隊,有想回朝廷,我們給糧草,讓你們回去,要是想繼續打建奴,就跟著我和金大人,咱們繼續往西進攻,將建奴全滅了。”
黃得功嫡系部隊將領見聆敬陽,金聲夠同意他們離去,紛紛和聆敬陽拱手告別,不一會兒就有四千多黃部兵馬,帶上黃得功屍體離去,剩下萬餘人請求加入金聲和聆敬陽部隊。
聆敬陽和金聲沒有客氣,瓜分黃得功這部分兵馬後,也給黃得功嫡系部隊,送去一萬兩白銀和一千石糧草,足夠他們回到徽州府。
送走黃得功部下,聆敬陽和金聲商議,要不要繼續向西進攻,直搗清軍黃龍。
金聲麾下總兵範雲龍也是一員悍將,他認為不應該繼續向西進攻,一方面是部隊連日作戰,繼續打下去,將會成為疲憊之師,很容易被清軍擊潰。
還有就是大西軍已經被清軍擊敗,失去大西軍牽制力,清軍可以遊刃有餘,面對明軍和大順軍進攻。
說起大西軍,聆敬陽想起李定國,他還在後方聚攏殘,和明軍保持距離。
他和也認同範總兵言之有理,明軍擊敗博洛,可博洛也不過是清軍偏師,消滅大多是綠營兵,被滅八旗兵不過數千人,清軍實力仍在,不如撤回到德安府,穩固德安府防線。
這個觀點得到大多數將領認同,金聲很想繼續進攻,突然想起堵胤錫,說道:“聆都督,你這就撤回去,堵經略不是白來了嗎?”
也許是因為持續作戰,聆敬陽幾乎忘了堵胤錫,他陷入到沉思,如果得到堵胤錫支援,他在界山整頓各部兵馬,或許還能夠和清軍繼續戰鬥,牽制清軍部分兵力,減輕大順軍和王應熊壓力。
“金大人,你部損失大,不如撤回到德安府,我率部在界山歇息,等堵經略率部到來,我和堵經略率部向西進攻,金大人再率部出德安府,為我軍後援,這樣可好?”
金聲真不想撤退,範雲龍卻悄悄和他使眼色,金聲還是同意聆敬陽建議,他率部撤回去休整,但他要求聆敬陽發動進攻前,一定要及時告訴他,讓他率部前來增援。
不僅如此,金聲還把投奔他的黃得功部數千兵馬,也一併送給聆敬陽,用來提升聆敬陽軍事實力,這可讓範雲龍肉痛,雖然投奔他的黃得功部隊,大多數雜牌兵,可雜牌兵怎麼也要比金聲的青壯兵要強。
他不斷地和金聲使眼色,金聲都當做沒有看到,聆敬陽也不好意思,他象徵性從金聲部隊中挑選千餘人,併入到鐵拳軍團,然後送金聲回德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