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看到李成棟被打成這個樣子,焉能不氣?

下令各部兵馬發起進攻,吳部兵馬大多疲憊不堪,吳三桂為了鼓舞士氣,下令部隊進入德安府,可以縱兵,這個軍令下達到全軍,吳軍兵馬士氣立馬噌的上來。

數萬清軍殺嚮明軍,正在追擊李成棟部的數千明軍,被這突如其來的進攻打得冰雪消融。

等金聲和李如風得到吳三桂部進入德安府訊息,追擊清軍一萬明軍幾乎全部被消滅。

李如風立馬撤回到應山縣,金聲也連忙下令撤退,兩路明軍一撤,清軍就像是脫韁的戰馬,在德安府中北部肆虐。

李如風不敢和清軍野戰,不斷讓部將趕回大勝關,請求聆敬陽增兵。

聆敬陽半個月前讓張順增援,卻猛地遭到汝寧府清軍進攻,鰲拜沒有進攻南直隸,那是避免刺激南明小朝廷。

是他在摸清楚湖廣形勢後,認為大勝關等要塞群明軍是一個難啃的骨頭,此時不啃下去,以後更難啃,於是率領三萬清軍發動對九里關進攻。

聆敬陽主力部隊在木嶺關,不得已之下,被迫召回張順,又率領各部兵馬馳援九里關,根本沒有多餘兵力增援李如風。

李如風見沒有援軍,下令放棄應山縣,率領明軍向著大勝關撤退,吳三桂率軍追擊,李如風部在撤退途中損失三分之二兵馬,撤退到大勝關,就剩下一千餘人。

好在大勝關還有數千明軍,李如風撤回到大勝關,協助守軍抵禦清軍進攻,吳三桂數次進攻都不能破城。

吳三桂也認為大勝關等地明軍需要拔掉,於是和鰲拜一南一北,進攻聆敬陽精心打造的要塞群。

聆敬陽有信心抵擋清軍南北夾擊,可當鰲拜進攻九里關,吳三桂進攻大勝關,聆敬陽這才發現麾下部隊不夠多,士兵不都精銳。

清軍數次進攻險些攻破九里關,大勝關更是在吳三桂部進攻下岌岌可危。

駐守在木嶺關的陳一刀見西部和中部要塞群危險,果斷放棄木嶺關,率領守軍撤退到大勝關,和李如風抵禦吳三桂進攻。

清軍進攻勢頭仍舊很猛,幾乎每一次進攻,都能夠帶走大量明軍將士性命,激戰到第五天,九里關外圍要塞幾乎全部丟失,就剩下九里關在堅守。

大勝關更是被吳三桂部隊登上城牆,幾乎被清軍打穿,面對清軍猛攻,明軍幾乎要失去信心,軍中也開始有謠言散播。

很多人認為聆敬陽矯造聖旨,認為聆敬陽是國賊,並不是真正肱骨之臣,留言越來越離譜,也有越來越多明軍將士,在夜間從城牆上吊下去投降清軍。

城外清軍即將破城,城內明軍流言四起,聆敬陽意識到內部有叛徒,並且即將作亂。

密令方小眼找到叛徒,方小眼早就讓特種局將士,以普通士兵名義進入到軍中,不到半天時間,方小眼就給聆敬陽帶來一份絕密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