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奉命取湖廣,還請尚書大人讓我們路過,今日之恩,他日必有重謝。”

好不容易送到嘴邊的肥肉,張縉彥怎麼會讓賀珍離去,說道:“我在此地募兵,這九里關數萬義軍,大多都是未入伍青壯,賀將軍就在九里關為本尚書練兵,可好啊?”

這才是真正縮頭烏龜,賀珍破口大罵張縉彥無恥,張縉彥被罵得臉上無光,但也沒有濫殺無辜,讓人把賀珍等人趕到九里關後山,餓個半死再來勸降。

張縉彥想得美滋滋,可王光淑卻開啟木嶺關大門,迎接明軍入城。

王光淑為什麼開啟大門,因為聆敬陽看到義軍武器裝備著實落後,全軍使用大多是菜刀,扁擔,鋤頭等,大刀長矛只有強壯之士才有資格擁有,至於火銃,大炮幾乎沒有。

他下令把在西平城繳獲清軍糧草,還有不少武器送給義軍,就當做是給義軍提升實力。

看到明軍送來一萬多刀槍劍戟,還有數百杆火銃和一千石糧草,王光淑內心有些鬆動,以為關外明軍就是真正的朝廷官軍,他下令開啟城門,迎接明軍入城,但明軍只能進來千餘人。

聆敬陽帶上侍衛隊,還有直屬軍營進入木嶺關,李如風,張順,石鐵等將領都勸說他不要入城,理由是害怕城內有埋伏,聆敬陽卻輕輕一笑,說道:“就算有埋伏,那麼點人想要吃掉近千名我軍將士,也要崩掉一口牙。”

明軍在聆敬陽率領下勇敢進入城中,王光淑也滿心眼佩服,聆敬陽進入城中,王光淑下令關上城門,他要看看聆敬陽和明軍反應,可聆敬陽卻不慌不忙,早就讓狙擊小隊用步槍瞄準王光淑,只要王光淑偷襲,一槍結果他性命。

王光淑見明軍不動如山,上前說道:“聆都督,敢不敢和我去見盟主?”

“你說張縉彥?”

“聆都督,請尊重張尚書。”

王光淑有些憤怒聆敬陽瞧不起張縉彥,聆敬陽想想也是,張縉彥此時還沒有投降清軍,不能戴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和王光淑笑道:“王將軍,我是大明五軍都督,級別和張尚書平級,不存在尊重和不尊重,只是我軍必須要搶在清軍南下前抵達湖廣,在這裡和諸位相愛相殺,只會便宜建奴,白白浪費在江北抵禦建奴的將士性命。”

“聆都督,只要和我家尚書大人見面,不就可以嗎?”

王光淑告訴聆敬陽,這裡去九里關,只需要半天時間就可以抵達,此時賀珍和他的部下已送到九里關,聆都督去九里關或許還可以把賀珍等人帶回來。

去九里關見張縉彥,這在聆敬陽看來,就是羊入虎口,他這一千多人部下,就算是各個能征善戰,也頂不住數萬義軍圍攻,如果真是那樣,整個抗清計劃都會遭到破壞,他突然想起一個冒險辦法,決定挾持王光淑,逼迫張縉彥把賀珍送回來。

他用右手在背後比劃一個拳頭手勢,徐升會意,把步槍遞給一個侍衛,悄悄來到聆敬陽一側,做好突襲王光淑準備,王光淑見聆敬陽不肯去就九里關,心裡有些涼意,可兩軍在這裡僵持也不是辦法,最後說道:“聆都督,要是害怕被我軍埋伏,可讓關外諸軍都進來,你帶上你的隊伍,我帶你們去九里關見尚書大人,這樣總有誠意吧?”

這倒是出乎聆敬陽意料,他不去九里關,是害怕張縉彥作出叛逆之事,可如果帶著全軍將士入關,數萬義軍想要吃掉他們這支隊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立馬同意王光淑的建議,王光淑下令開啟城門,聆敬陽令部下進入木嶺關,然後在王光淑引領下,向著九里關前進。

一萬多明軍只有炮營和張順兩部兵馬,在城外沒有入城,其餘軍隊都向著九里關前進,沿途關卡的義軍見王光淑領著一群明軍路過,都放下武器,任由王光淑去九里關。

張縉彥此時還在九里關,想應該怎麼聚攏更多兵馬,然後在崇禎朝廷,清廷,還有江南明廷橫跳,來獲取更多好處和更高地位,突然有部將趕來向他彙報,說是王光淑引明軍入關,正在往九里關趕來。

這可讓張縉彥魂都嚇掉了,他在這裡隱居,就是為了更好投奔新主子,這明軍突然打進來,豈不是逼迫他繼續為崇禎朝廷效力嗎?

他並沒有多少嫡系部隊,沒有能力阻擋王光淑和明軍進入九里關,就算是這九里關,也有部分守軍是王光淑部下,他走來走去,決定要不要起開。

最後還是迷戀於權利,沒有離去,第二天中午,聆敬陽在王光淑引領下來到九里關,張縉彥故意做出清高姿態,在府邸內等待聆敬陽前來拜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