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再一次聯手(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爾袞讓濟爾哈朗回家休養,濟爾哈朗也知道意思,回來後閉門不出,整日打拳喝酒,好不快活。
他遠離滿清權力中心,但是這一次是關乎到滿清戰略選擇,多爾袞想了想,還是邀請濟爾哈朗。
他讓多鐸親自去邀請濟爾哈朗,多鐸剛剛出門,多爾袞讓他等一下,他和多鐸親自去去濟爾哈朗府上拜見。
濟爾哈朗在家裡養著,但內心仍舊是關心時局,多爾袞讓他遠離中心,但並沒有限制他的自由,濟爾哈朗從多渠道聽到大順軍,明軍,大西軍動向,還有高麗半島的扶桑人,正在攻打高麗殘餘軍隊。
他非常迫切想回到軍隊,率領八旗主力部隊回到關內,守住滿清大本營,就在他想怎麼重新回到軍隊,奴才跑來和他慌張說道:“叔王,攝政王和豫親王來了。”
聽到多爾袞和多鐸到來,濟爾哈朗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心想機會終於來了。
多爾袞和多鐸來到王府,非常客氣和尊重,濟爾哈朗也沒有倚老賣老,以君臣禮儀和多爾袞請安,多爾袞虛心和他說明來意,濟爾哈朗靜靜地聽多爾袞說完,才發表他的意見。
“吾以為,挑選精兵撤回關外,守住龍興之地,等關內戰事結束,再去關外驅逐扶桑人。”
這點和多爾袞不謀而合,多爾袞欣慰濟爾哈朗支援他,決定讓濟爾哈朗重新回到軍隊。
“叔王,這些日子可好?”
“攝政王,身子骨硬朗著。”
濟爾哈朗拍著胸膛,表示可以繼續為大清衝鋒陷陣,多爾袞和他說道:“叔王,本王欲守護關外之地,叔王身子骨硬朗,就由叔王去關外,本王也放心。”
濟爾哈朗也是老狐狸,他欣然走馬赴任,但有一個請求,多爾袞不答應,他就
拒絕回到關外。
多爾袞很大方同意他任何請求,濟爾哈朗提出率領兩萬八旗兵,還有吳三桂,尚可喜等二十萬綠營兵去關外駐守。
這個請求遭到多鐸反對,認為在關外老家不能有這麼多綠營兵,應該增加八旗兵數量,減少綠營兵人數。
可多爾袞卻認為濟爾哈朗很有眼光,把綠營兵拉到關外,只要山海關還在清軍手中,綠營兵撤又撤不回來,被迫為清軍死守盛京等城池。
濟爾哈朗得到多爾袞同意,去兵營點兵,多爾袞也回到宮中,讓太監草擬聖旨,再一次啟用濟爾哈朗為關外主帥,提兵駐守盛京等關外城池。
多爾袞此舉,已表明他決心,洪承疇,代善,阿濟格等人不再多言,但是多爾袞卻讓吳三桂繼續在關內作戰,免得這個反骨仔在關外橫跳。
兩萬八旗兵和二十萬綠營兵很快就踏上去關外的道路,沒有去關外的吳三桂大呼感動,他以為多爾袞讓他在關內繼續作戰,是對他的恩賜,也是信任和重用。
他請纓去河南,擊敗在河南地區明軍和大西軍,然後南北夾擊殲滅崇禎朝廷。
這就是多爾袞的不世之才,在大多數綠營兵看來,去關外駐守,就是滿人對其不信任,駐守關內的綠營軍,就是入滿人眼,很多綠營兵將領紛紛表忠心,願意為清軍消滅敵對勢力。
多爾袞見軍心可用,決定在1646年上半年,出兵消滅在江北的大順軍,大西軍和崇禎朝廷。
他制定三路出擊軍事策略,阿濟格為徵西大將軍,率三萬八旗兵,二十萬綠營兵進攻山西崇禎朝廷和大順軍。
多鐸為徵南大將軍,領四萬八旗兵,十五萬綠營兵進攻在河南地區明軍和大西軍。
博洛為總預備役,統八旗兵三萬,綠營兵四十萬駐守北直隸,前線開戰後,任務是負責糧草和補充兵力,他這一步兵馬兵力也最多,多爾袞雄兵百萬,志在一統天下。
清軍的戰爭機器再一次運轉,清軍第一進攻目標就是山西平陽府崇禎朝廷,崇禎朝廷在平陽府紮根後,得到大量義軍支援,崇禎朝廷在山西兵馬有三十萬之多,已是山西最強實力。
但是這三十萬軍隊,大多數是一群沒有軍事經驗的義軍,武器裝備也破爛不堪,火器部隊不到十分之一,騎兵更是少的可憐,但擁有三十萬兵馬,崇禎朝廷開始向外擴充套件勢力。
在擴充套件勢力之前,大量崇禎朝廷細作進入到清軍地盤,雖然大部分細作進入清軍地盤後,不是被清軍俘虜,就是做了賣國賊,只有極少數細作成功帶回來情報。
崇禎朝廷君臣從細作帶回來情報,得到清軍正在策劃一場巨大的軍事行動。
朱由檢一天之內召叢集臣召開三次朝會,商議怎麼擊敗清軍,大多數大臣認為朝廷有三十萬兵馬,完全有實力擋住清軍進攻,或許可以擊敗清軍,一鼓作氣光復京城。
但也有少數大臣以為清軍兵強馬壯,朝廷兵馬大多又是新兵,精銳部隊少之又少,完全不是清軍對手,應該儘快和大西軍,大順軍聯手,在清軍發起進攻之際,另兩方勢力也從相應各自陣線發起反擊,達到消耗清軍兵力目的,讓清軍疲於奔跑。
還有大臣上書陛下,請求陛下下聖旨,令江南兵馬北上,但這個意見被朱由檢扔到桌子底下。
福王,唐王,魯王三王已成氣候,麾下明軍早就聽調不聽宣,有的勢力更是不認他這個皇帝,他打消向江南明軍求援念頭,下令武大定,梅世豐等武將加強訓練,應對清軍大舉進攻,又讓李建泰,王承恩為使者去大順軍,大西軍,邀請兩軍抵禦清軍進攻。
大西軍和大順軍高層,也前後知道清軍即將發動新一輪攻勢,李自成和張獻忠不敢輕視清軍。
清軍還沒有進攻前,兩人使者來往於鄖陽府和西安府,商議怎麼職員明軍,最後張獻忠和李自成兩人,在陝西和湖廣交界地帶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