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著聆敬陽從山西到河南,始終保持獨立,還試圖和聆敬陽平起平坐,他默默啃著羊腿,一言不發。

聆敬陽今天心情超好,在長葛城得到陳一刀和萬里雲,又完成形式上統一,他突然想起陳一刀率部去許州城,

“諸位,大後天就是大年,從今天開始,各部兵馬安排城內外放哨,明日去許州城,在許州城過年。”

吃完烤全羊,聆敬陽下令散會,他留下萬里雲,兩人老友重逢,自然有好多話要說,萬里雲也有些後悔離開聆敬陽,如果一直跟著聆敬陽,或許不是這個沒有實權的前軍都督,而是地方實權派人物。

聆敬陽沒有責怪萬里雲當年離去,有些感動和他說道:“你能回來,真好。”

萬里雲也是感慨亂世多離別,他也有些傷感,和聆敬陽吐露心聲,他在河南和建奴作戰,始終秉持聆敬陽的思路,沒有偷襲官軍,更沒有和江南北伐明軍起衝突。

“哦,和我說說,江南明軍戰力怎樣?”

聆敬陽對江南明軍並不瞭解,只曉得鄭成功,黃得功等江南明軍北伐,一開始取得很多勝利,最後卻被清軍擊敗。

說起江南明軍,萬里雲也是一臉可惜,和聆敬陽說道:“你不知道江南明軍有多內訌,而他們中大部分軍隊卻又是一群烏合之眾。”

江南明軍被萬里雲說成烏合之眾,聆敬陽並不認同,在他印象中,鄭成功軍隊就是精銳中的精銳,怎麼是一群烏合之眾呢?

萬里雲也意識到自己口氣大,繼續說道:

“倒不是我說他們沒有志向,而是各部兵馬實力比不過清軍,有些精銳部隊,可以和清軍抗衡,但大多數就是扛著破爛武器的雜牌兵,能夠北上中原,山東,已是極限,清軍主力回援,擊敗明軍也是理所當然。”

這倒是真的,江南明軍在明軍序列中屬於三流部隊,聆敬陽很好奇,北伐軍是怎麼失敗和內訌?

萬里雲簡單明瞭回答他,江南明軍一是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戰,有魯王軍隊,弘光系軍隊,還有福建隆武系軍隊,都在各打各的,跟著明軍北伐的義軍更是成為炮灰,打清軍守備部隊,還能夠掰一掰手腕。

清軍主力部隊從山西回援北直隸和山東,北伐軍兵敗如山倒,又沒有統一指揮,被清軍逐一擊破,最厲害的鄭成功部也被迫偶從海上撤走。

整個江北只有山西,陝西有抗清軍隊,北直隸,山東幾乎沒有成建制抵抗清軍的勢力。

這也是萬里雲想重新回到大順軍,他這隻流寇性質部隊對清軍幾乎沒有威脅,要不是清軍撤回到北直隸和山東,這點兵馬早就被清軍圍剿。

聽完萬里雲的話,聆敬陽突然眯著眼睛,讓萬里雲心裡有些發毛,他可沒有欺騙聆敬陽,怎麼聆敬陽這副表情。

聆敬陽並沒有在看他,而是想起在江南的明軍各勢力,早就打成一鍋粥吧?

他要儘快南下湖廣,但南下湖廣,他需要更多人支援,他和萬里雲說道:“萬里雲,我讓你做一個前軍都督,是不是有些委屈啊?”

“豈敢,我那麼點兵馬,能換一個前軍都督,還是都督年當年並肩作戰的友情,換作其他人,讓我做一遊擊都覺得多了。”

“萬里雲,不要和我這麼見外,這一次你能回來,我也和你說說我軍真實目的地,雖然現在在河南,但今後並不在河南立足,而是要去湖廣,在湖廣發展勢力,然後全軍西進四川,在四川找一塊根據地,休養生息,等練兵完成後,出川爭奪天下。”

萬里雲摸著下巴說道:“一萬多人的隊伍,這麼大費周折去湖廣,再去四川,敢問都督在四川可有靠山?”

聆敬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相信萬里雲迴歸,也就沒有和他當外人,和萬里雲說道:“四川督師王應熊是我幕僚周遠恩師,前不久已和王督師取得聯絡,王督師也同意給我軍一塊地盤,用來抵禦大順軍和大西軍威脅。”

萬里雲聽完以後,陷入到沉思,他聽說過王應熊名字,但並不瞭解這個王督師,但他隱隱覺得聆敬陽率軍去四川,不如留在湖廣。

“我以為大軍應該在湖廣駐守,而不是為了穩定,去四川寄人籬下。”

聆敬陽滿腦子都是找到一塊可以休養生息的地盤,用來恢復軍事實力,以及積蓄力量,可今天萬里雲說的似乎也有些道理。

“萬里雲,湖廣可是四戰之地,不僅僅要面對清軍,還有江南明軍,大順軍,大西軍威脅,那裡才是真正魚龍混雜地帶,在湖廣駐軍,豈不是要休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