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轉戰(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整個太原府只有聆敬陽的軍隊在太原府和大同府之間,也是唯一可以抵擋清軍突襲陝西的軍隊。
聆敬陽還在寧武關等待王承允家屬送來銀子,可等了二十多天,王承允家屬毛都見不到一根,直到特種局在北直隸情報人員傳回來情報,王承允家族被炫富很副總兵洪得冒襲殺,全家一個活口不留,只有王承允一人在寧武關存活。
王承允得到這個訊息後,哭了三天三夜,請求聆敬陽不要殺他,給他一條活路人,讓他為家人報仇,聆敬陽讓他寫信去招攬曾經部下,王承允表示寫信太慢,還不見得能夠送到,不如讓他去各地招兵買馬,給他三個月時間,他一定可以帶回數千兵馬。
周遠倒是同意讓王承允離去,聆敬陽問他為什麼同意,周遠回答聆敬陽,王承允家屬被滅,不就是清軍想要消滅他在軍隊中影響力,他要是再一次回到清軍之中,怕是死得更快,不如讓他去招兵買馬,或許還能夠激發他和清軍戰鬥。
聆敬陽聽從周遠建議,立馬放了王承允,還給他五百兩銀子和一匹快馬,讓他速速去招攬曾經部下,王承允騎上跨馬消失在寧武關野外。
王承允走後,駐守在山陰的張順突然讓部將趕回到寧武關,和聆敬陽彙報,有一隻清軍從東邊殺來,聆敬
陽得到情報後,立馬召集城內將領,商議要不要去支援山陰。
眾人對這支清軍很感興趣,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的,就這樣大搖大擺在山陰出現,其實眾人不會想到,多鐸這支兵馬從北直隸殺入陝西,一路上並不是一路順風,而是擊潰大順軍在大同府東部軍隊,只有少數大順軍在城內堅守,沒有被擊敗,其他軍隊都被清軍擊潰。
多鐸來到山陰縣東邊三十里地,張順這才發現清軍到來,他看見清軍軍容後,立馬讓部將回去彙報,他帶著部隊在山陰死守,可多鐸卻繞過山陰,直接撲向馬邑。
張順以為清軍進攻馬邑,帶著部隊從北側去支援馬邑,卻被清軍伏擊,兩千多士兵損失過半,被迫撤回到山陰城。
多鐸牛刀小試,帶著部隊繼續前進,他的這支八旗軍隊有二十門紅衣大炮,要不是紅衣大炮速度太慢,他早就突襲到大同府最西邊的威遠衛。
清軍這一次目標很明確,一是消滅崇禎朝廷,二是多鐸突襲陝西大順軍,並不是為了斬首李自成等大順軍高層,是為殺傷大順軍,給大順軍放血,並且切斷陝西大順軍和山西大順軍聯絡,以期達到戰略目的。
想要完成這個任務,清軍必須佔領寧武關和朔縣兩地,切斷大順軍支援山西,多鐸擊敗張順後,率軍圍攻馬邑,高鼎部駐守馬邑,見到黑壓壓的一群清軍往馬邑殺來。
高鼎就想撤出馬邑,可沒有聆敬陽命令他不敢撤退,好在梅少佐帶著聆敬陽手諭,下令馬邑,山陰兩地軍隊撤退到朔縣,如清軍勢大,在大同府的明軍全部撤回到寧武關。
聆敬陽這麼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他的兵力太少了,不足以分兵抵抗清軍的進攻,得到撤退命令後,高鼎帶著部隊立馬撤退,遠在山陰張順也放棄山陰城,帶著全城軍民往寧武關撤退。
只有在朔縣的李如風,下令步軍和百姓撤回到寧武關,他率領數百騎兵在附近遊弋,想獲取到更多情報,特種局在朔縣有一個據點,方小眼親自來到朔縣。
他在馬邑和山陰部下回來向他彙報,這一次來的清軍是清一色八旗兵,還有數十門紅衣大炮,實力不容小覷。
李如風對特種局也是又愛又恨,這個新組建的部門,確實能夠為大軍獲取更多情報,可也搶走他不少任務,以前都是他帶著騎兵去戰場遊弋,獲取敵軍規模,人數裝備等資訊,現在都成為特種局的日常任務。
他堅持要去會一會清軍,方小眼和他說道:“李大哥,這次建奴來勢洶洶,張順將軍在山陰鄭源馬邑道路上被伏擊,只一刻就被清軍擊潰,張將軍損失一千多兵馬,被迫撤回到城內。”
聽方小眼這麼說,李如風也就不再堅持,也帶著數百騎兵往寧武關撤退,聆敬陽麾下部隊選擇撤退,讓多鐸一拳打過來,卻打在棉花上,感覺比被明軍暴揍一頓還要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