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都督,小的害怕屍體腐爛,會引起瘟疫,這些天就在城內掩埋屍體和焚燒屍體。”

聆敬陽連忙下令將士去幫忙掩埋屍體,眾人忙活一個晚上,終於把城內屍體都掩埋完畢,老饅頭也在城內找到王鐵刀屍體。

王鐵刀被清軍用鳥銃打成篩子,老饅頭將王鐵刀下葬後,立馬請求歸隊,聆敬陽雖然沒有能夠帶回懷慶府部隊,卻也得到老饅頭和方小眼迴歸。

他和老饅頭,方小眼說道:“此時不能回去,必須要在河南府給清軍點顏色看看。”

可河南就剩下高傑部隊,還被清軍圍攻在汝州,聆敬陽這點兵馬完沒有能力去影響戰局。

老饅頭和聆敬陽建議,可以去救俘虜,或許能夠得到一些俘虜補充軍隊。

這個意見遭到周遠的反對,周遠在沁陽城這些天,看到清軍是怎麼攻破沁陽城,不僅僅是兵強馬壯,清軍人數還是明軍數倍,不管是哪個地方,明軍都沒有兵力上的優勢。

聆敬陽然有興趣問周遠,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呢?

周遠以前是大名官員,也頗有眼光,他建議聆敬陽先撤回到靈石縣。

然後和大順軍取得聯絡,請求大順軍發兵河南,以大順軍兵力,可以切斷清軍在河南的補給線,讓清軍失去補給。

不僅如此,周遠還非常有前瞻性

,他請求聆敬陽可以和大西軍聯絡。

數十萬大西軍一直窩在巴蜀之地,牽制大量明軍,導致雙方這數十萬兵馬沒有發揮一丁點作用,在他看來著實浪費。

聆敬陽怎麼會不知道,大明到了最後,是大西軍殘部和大順軍殘部在堅持戰鬥,他和周遠投去讚揚目光,也第一次認識到周遠的能力。

讓他去組建情報部門著實大材小用,此時方小眼迴歸,周遠更應該出現在決策層的位置上。

聆敬陽很虛心接受周遠建議,立即下令撤兵,在撤兵時,下令部隊只要沿途看到散兵遊勇,哪怕是乞丐也要帶回到山西,以此補充山西的人口和勞動力。

聆敬陽撤退以後,整個河南就剩下高傑一部兵馬在堅守,進攻高傑的清軍前鋒,是他曾經的部將高進庫和李成棟。

二人各自率領五千兵馬,把高傑圍在空峒山,高傑得到史可法援助後,兵力一度恢復到鼎盛時期,有兵馬三萬餘人,只是和其他明軍一樣,大多數都是新兵。

和清軍交戰中也是敗多勝少,被迫退守汝州,在空峒山被清軍圍攻半個月,幾乎被清軍打掉大半個部隊,僅剩下四千餘人,其他部隊不是戰死,就是投降。

高傑被曾經部將圍攻,內心無限悲涼,部將李本深勸他下山投降,高傑有些心動,這時候高傑夫人帶著孩子來到高傑面前,和他說道:“夫君,你不要學那三姓家奴呂奉先。”

夫人在高傑心中很有分量,為了夫人他曾經背叛李自成,投降明軍,和曾經一起揭竿而起的兄弟反目成仇,高傑凝望這夫人,良久,說道。

“夫人,我不降,你和幼子恐不能活?”

“不活就不活,奴家不想看到夫君時候還被後人指著脊樑骨戳罵。”

高傑被夫人這一席話說的豪氣叢生,手提長槍,夫人也為他把鎧甲擦雪亮。

看著雪亮鎧甲,高傑決定和清軍拼了,他把鎧甲穿戴好,召集諸軍,和諸將士訓話,他將率領全軍往北突圍,諸位將士又不願意走的,可以留下來頭向清軍,願意和他高傑一起走的,就和他一起殺出重圍。

四千多將士靜靜地站在空地上,沒有孬種,也沒有人投降清軍,在高傑率領下,明軍合力向北,清軍發現明軍突圍,立馬調動重兵圍攻。

在山北負責阻擊明軍的清軍是李成棟部隊,李成棟是高傑心腹部將,面對舊主,李成棟於心不忍,可後面是三千八旗兵,李成棟帶著部隊迎上去,試圖把高傑趕回去。

高傑看著曾經部下殺來,更是怒火中燒,大吼一聲:“殺。”

殺——殺

明軍將士爆發出驚天動地勇氣,一鼓作氣將李成棟部隊衝潰,李成棟部後面的三千八旗兵見綠營兵被擊潰,突然發起猛攻,向著高傑部隊就是一頓突襲。

衝在最前面的明軍將士被八旗兵當頭一棒,屍體就像是落葉一樣飄灑在大地,明軍部隊頂不住八旗兵進攻,被八旗兵和趕來清軍援軍分割包圍,逐一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