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部在河南搶奪無數,各個盤滿缽滿,接到軍令後,很不甘心帶著三萬綠營兵馳援梅日哈,等他來到沁陽城,卻沒看到梅日哈。

來到梅日哈軍營,才知道梅日哈竟然去消滅明軍援軍,吳三桂對梅日哈這種行為表示不屑,但都是清軍作戰部隊,吳三桂還是下令部將率領五千餘人,去支援梅日哈,他帶著主力部隊圍攻沁陽城。

不僅僅是圍攻沁陽城,吳三桂還下令部隊去搶佔懷慶府其他州縣,他要把整個懷慶府變成清軍前進的基地,又有數千清軍將士分散到各個州縣。

懷慶府只有沁陽城有明軍,其他各地都是無主之地,清軍輕輕鬆鬆入城,並且在城內駐軍。

清軍在懷慶府佔據絕對優勢,聆敬陽也和梅日哈在橫望嶺決戰,聆敬陽敢於和梅日哈決戰,是因為得到梅世豐支援。

梅世豐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將領,見聆敬陽遭到清軍進攻,他不能在這樣任由清軍在眼皮底下肆虐,親自來到鐵拳軍團。

請求和聆敬陽部合力痛擊清軍,聆敬陽以一軍之力,不是梅日哈對手,可有梅世豐部兩萬餘人,完全有能力吃掉清軍。

他和梅世豐道:“好,好,我沒有看錯人,我把清軍引到橫望嶺,在這裡圍殲清軍。”

兩人帶著部隊分頭行動,聆敬陽帶著鐵拳軍團在清軍面前路過,然後飛快撤退到橫望嶺,一路撤退一路扔下鎧甲和武器,梅日哈以為明軍潰散,帶著部隊猛攻。

他要為戰死的部將報仇,昨天夜裡他看到牛錄等兩百個八旗兵屍體,怒火中燒,發誓要消滅明軍增援部隊。

今日看到明軍潰散,正好可以出一口惡氣,帶著部隊追擊明軍,並且攻入橫望嶺。

清軍進入橫望嶺,就被明軍圍攻,梅日哈並不懼怕明軍圍攻,他率領部隊搶佔制高點,又有最強步兵八旗兵,面對明軍一次次進攻,都能把明軍打得屁滾尿流。

梅世豐恨鐵不成鋼,兩萬多部隊愣是啃不下兩千清軍,他覺得顏面無光,親自帶領部隊衝鋒,卻被聆敬陽帶著部隊攔下來,聆敬陽和他建議,等到天黑用火攻。

此時,有斥候趕回來和他彙報,有五千多清軍援軍正在趕來的路上,等到天黑用火攻,清軍援軍早就趕到。

必須要在一個時辰內攻下山頭,聆敬陽看著山頭上的清軍,戰鬥慾望很強烈,沒有被圍攻而喪氣,反而是越戰越勇。

硬攻顯然不明智,他和梅世豐建議,放棄圍攻清軍,去半路伏擊清軍援軍。

梅世豐想想也是,攻不下清軍,就去殲滅清軍援軍,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於是梅世豐悄悄帶著一萬多部隊,撤退到橫望嶺南側,在清軍必經之路伏擊清軍。

為了防止橫望嶺清軍下山支援,聆敬陽又建議梅世豐調動兩千士兵在沿途伏擊,盡一切能力消耗清軍有生力量。

兩人分頭行動,梅世豐調集全軍弓箭手,火銃手等遠端兵種在道路兩側設伏,聆敬陽帶領鐵拳軍團,和兩千

明軍在下山必經之路埋伏。

清軍援軍見到橫望嶺上八旗兵旗幟,必須要支援這些八旗兵,以後在滿清那裡獲得重用。

吳三桂副將率領五千綠營兵衝進伏擊圈,被明軍一頓痛擊,損失慘重,梅世豐提著大刀,率領親兵衝殺在前,砍殺綠營兵,綠營兵被明軍伏擊後,被迫迎戰,被殺得往後退去。

在山頂的梅日哈見到援軍被伏擊,竟然決定犧牲援軍,他率領部隊往山下衝,剛剛衝下山,就被埋伏在兩側明軍將士用弓箭,火銃射殺數百士兵。

梅日哈好不容易衝破明軍伏擊圈,聆敬陽率領鐵拳軍團將士頂上來,兩軍見面後,就是一場生死決戰。

聆敬陽親自上陣,一柄大刀在空中翻滾,砍得清軍人頭翻滾,梅日哈也是悍將,殺得明軍將士倒地不起,兩軍主將親自上陣廝殺,將士也都爆發出強烈戰鬥慾望,兩軍死傷人數飆升,但都不肯服輸,非要分出個勝負。

廝殺一會後,清軍人數不多,梅世豐部隊也趕來支援,梅日哈見明軍不退死戰,內心有些恐懼,令綠營兵頂在前面,率領八旗兵從另一側撤退。

可憐綠營兵還在前面頂著,卻不知道主子早就溜之大吉。

等綠營兵打著打著,覺得後勁不足,才發現梅日哈撤走,這些綠營兵頓時失去戰鬥信心,在戰場上開始奔散,被鐵拳軍團輕鬆擊潰,

聆敬陽沒有下令追殺,而是帶著部隊支援梅世豐,梅世豐兵馬多,但是老兵不多,一開始伏擊清軍,佔據絕對優勢。

可是兩軍開始肉搏戰後,新兵多的劣勢被清軍逐步反推,竟然有隱隱崩潰跡象。

眼看著就要被清軍以少勝多,聆敬陽及時帶兵趕來,從一側捅向清軍,將清軍從中隔開,梅世豐拼了一口老命,帶著部隊猛攻清軍被分割的部分軍隊。

清軍被隔開以後,也出現慌亂,想及時匯合在一起,卻被聆敬陽和鐵拳軍團死死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