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誰是正統(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為此他下令清軍各部不得挑釁明軍和大順軍,更不要進攻明軍,大順軍地盤,他要坐看明軍內訌。
在大同府駐守的阿濟格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聽聞山西明軍內鬥,請求多爾袞發兵太原府,以雷霆之勢將太原府明軍一舉殲滅,進而奪得整個山西。
他的請戰被多爾袞無情拒絕,為了防止阿濟格不聽指揮,率軍進攻太原府,多爾袞下旨調回阿濟格,任命博洛為徵西大將軍,統領大同府清軍各部,阿濟格回到京城後,被下令在府邸內面壁思過。
同時,多爾袞還作出撤退假象,不斷令投降明臣去江南拜訪弘光帝,說是清軍入關是為給崇禎皇帝報仇。
崇禎皇帝沒有死,清軍也就沒有理由在內繼續駐紮,等開春後,清軍將會撤回到關外。
弘光朝廷君臣對清軍撤退有很大興趣,清廷使者還故意透露出清軍撤退需要銀子和糧草,希望弘光朝廷做出有誠意的表現。
又說清廷不認可崇禎朝廷,就算是退回到關外,也希望看到弘光朝廷兵馬入駐北直隸和京城等重地。
也就是這些虛情假意話語,竟讓弘光朝廷君臣大受鼓舞,認為清軍真的會撤回去,為了給清軍湊足銀子和糧草,弘光朝廷在江南各地徵糧,然後給清軍送去。
弘光朝廷在江南征糧也受到阻力,福建鄭芝龍,浙東魯王兩大勢力拒絕朝廷使者進入轄區,這兩地幾乎是割據勢力,弘光朝廷沒有實力攻下這兩地。
只能在貴州,江西,兩廣等地徵收糧草,多爾袞在京城美滋滋享受漁翁之利,還有數不盡的糧草從江南運到江北,清軍實力變得更強大。
清軍上下一條心,反觀明軍這邊,繼續四分五裂,弘光朝廷兵馬渡江後,黃得功部佔領山東中南部地區,鄭成功部佔領河北中部,河南東部地區。
魯王系兵馬攻下北直隸南部,河南東北部,還有其他大小勢力也佔領一些州縣,各路兵馬沒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統一指揮,在轄區內設定管卡,開始徵收稅賦。
反倒是大順軍重新回到起點,在陝西繼續經營,但其實力大不如前,大量老兵,精銳步兵戰死,五大營高階將領也損失嚴重。
因為兵力不足,李自成沒有餘力在湖廣地區和左良玉繼續征戰,只在湖廣北部地區駐守白望部數萬兵馬,其餘兵馬全部撤回到陝西。
大順軍撤回到陝西,內部又出現不和諧的一幕,殘餘數十萬大順軍窩在陝西,以陝西貧瘠之地,養活不了數十萬大順軍軍民。
想要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必須要擁有更多地盤,陝西往北是清軍駐守的大同府,大順軍沒有把握攻下大同府,也不想和清軍再起戰爭,往南是湖廣地區的左良玉。
左良玉部屢次被大順軍擊敗,手底下主力部隊基本上損失殆盡,後來重新組建數十萬大軍,大多是收編的流寇山賊等,麾下軍隊戰鬥力和組織都非常低下。
但是左良玉也有優勢,本土作戰,駐守湖廣中部重鎮,大順軍白旺部數次擊敗左良玉兵馬,卻始終不能更難更進一步,兩軍在胡廣地區進行慘烈拉鋸戰,卻始終不能突破左良玉部在湖廣中部地區防線。
大順軍只有向東,攻打山西中南部地區有活路,可這樣做就要在一次和崇禎朝廷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