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並沒有跟著姜瑄去白鹿山,在得到清軍撤退訊息後,立馬帶著部隊撤回到陝西,將陝西各州縣奪回來,背叛大順軍的賀珍等人,害怕被大順軍報復,帶著部隊投奔崇禎朝廷。

聆敬陽以為賀珍不過是牆頭草。沒有重視,但也沒有拒絕,帶著賀珍部數千兵馬,和姜瓖大部隊南下,迅速攻佔河南中北部州府,佔領大片土地。

佔領很多州縣,可卻沒有多少人口,大部分縣城破舊不堪,這也讓聆敬陽不敢把兵力散開,去進攻更多地區。

清軍其他兩路大軍接到撤退軍令後,也迅速一起撤退,阿濟格部追擊大順軍,一路招降無數,接到撤退命令後,帶著部隊和搶來的物資順利撤退到大同府,在這裡和博洛會師,全軍駐守大同府,保持對崇禎朝廷的攻勢。

追擊到湖廣中部地區的鰲拜部,接到撤退軍令後,也帶著部隊北撤,大順軍此時已進入左良玉轄區,和左良玉部隊對峙。

等李自成得到清軍撤退情報以後,已來不及追擊,但李自成也沒有一味地和左良玉廝殺,令劉宗敏率部跟在清軍後面,也收復一些失地。

清軍三大主力,只有濟爾哈朗部撤退途中遭到明軍追擊,追擊他的部隊是黃得功和鄭成功部先鋒部隊。

兩隻軍隊窮追不捨,尤其是鄭成功先鋒部隊,武器裝備精良,一路追殺,殺得清軍屁滾尿流。

要不是濟爾哈朗也是名將,一邊撤退一邊阻擊,最後在山東半島擊退鄭成功部,勉強守住山東防線。

清軍突然撤退,在中原地區留下巨大的權力真空,崇禎朝廷,弘光朝廷,大順軍在河南,陝西,山東,湖廣,山東等地瘋狂搶佔要地,搶奪得更多的資源。

聆敬陽和姜瓖佔領山西中北部和河南部分地區後,沒有繼續南下,兩人率領部隊撤回到山西太原府,朱由檢也和眾人一起撤回到山西。

在太原城,朱由檢率領文武百

官祭拜天地和先祖,聆敬陽和姜瓖兩人分立兩側,看著朱由檢祭拜,姜瓖滿腦子是怎麼鞏固太原府防守,畢竟阿濟格數萬清軍還在大同府,隨時可以南下攻打太原府。

聆敬陽和他不同,他想的是怎麼儘快恢復部隊,河南戰役損失中央兵團,慕容屠部。

牛光天部就剩下數百人,急需要重建各部,就在聆敬陽決定重新組建各部時,突然傳來一個訊息,讓他眥睚必報。

前天夜裡,董大器帶著部隊不辭而別,全軍往陝西投奔大順軍,董大器部是預備軍團僅次於張羅輔本部兵馬的軍隊,他的離去,不僅讓聆敬陽少了一個戰將,也帶走四千多兵馬,使得預備軍團垮了一半。

為了避免更多部隊脫離組織,聆敬陽帶著麾下全部軍隊撤退到汾州,在汾州進行重組。

重新組建部隊前,聆敬陽和姜瓖達成協議,聆敬陽領汾州,平陽府,沁州,還有河南地區的懷慶府和河南府,姜瓖佔領山西太原府其他地區以及河南東部地區,高傑部駐守汝州。

三家確定轄區後,聆敬陽勢力擴大到三府兩州,他向這五地派遣軍隊和官員,軍隊在當地招攬流民入伍,充實防務力量,防止新的流寇死灰復燃。

有很多從各地投奔而來的大明文武官員,再一次得到重用,五品以下官員都被聆敬陽分配到各縣擔任官員,努力恢復遭到戰火侵襲地區的秩序,五品以上官員仍舊是沒有,這倒讓聆敬陽省心,至少不用浪費精力和這些官員勾心鬥角。

各地官員去地方赴任前,聆敬陽嚴令不得和其他勢力衝突,尤其是大順軍,有大順軍攻入轄區,不得交戰,迅速向朝廷彙報,撤回到安全地帶,等待下一步指示。

穩固各地秩序後,聆敬陽開始重新組建軍隊,首先是組建五軍都督府,和大明五軍都督府不一樣,大明五軍都督府為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

聆敬陽卻把這個

五個都督府變成一個以他為首的五軍都督府。

聆敬陽為五軍都督,需要給自己找幾個副手,任命王牧為右都督,米盛光都督僉事,兩人專職地方秩序,又把軍權從兵部轉隸到都督府,各軍千總以上將領的任命,必須由都督府背書,不得自行任命,更不能越級提拔。

聆敬陽改革第一步,讓王牧從前來投奔朝廷的文武官員中,挑選數十個年輕有為的官員,充實到都督府,總不可能一直依靠寥寥數人撐起整個都督府。

王牧向聆敬陽推薦二十多個中低階文武官員,他們中有的人以前是縣知縣,州同知,縣縣丞,縣主簿,州推官等,能力上毋庸置疑,有能力治理好地方。

聆敬陽把這些人資料看了一下,決定從中擇優提拔二十人,並且還和每一個人都面對面溝通交流。

大部分人滿腦子君王死社稷,清談治國的思想,這些官員都被放棄,只有七個人腦子活一點,也僅僅是腦子活一點,君王死社稷的觀念沒有那麼重,七人都被任命為七品都事。

都督府都事只有七品,可這是在五軍都督府任都事,很多人也看出來,全軍千總以上將領都要五軍都督府任命,朝廷兵部就是一個擺設,在某種程度上,五軍都督府已經替代崇禎朝廷的兵部。

而崇禎朝廷復活後,壓根就沒有恢復六部建制,朝廷上只有朱由檢,王承恩君臣兩人,其他官員不是去地方,就是到聆敬陽和姜瓖軍中任職。

留下來的這七人被聆敬陽寄以厚望,給他們任務是屯田,軍籍和推舉將領,但沒有帶兵權利,各部兵馬仍由各指揮使率領。

王牧請示聆敬陽都督府行營設在哪裡,聆敬陽想了想,汾州和沁州太小,河南的懷慶府,河南府一馬平川,不適合防守。

只有平陽府地勢較高適合防守,往東是潞安州和澤州,可以抵擋清軍進攻,往北是太原府和汾州,有姜瓖在北面頂著,往西是大順軍的地盤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