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在北方繼續戰鬥,直到彈盡糧絕那天,要麼就是投降清軍,成為綠營兵,就為清軍攻城略地,想到這裡,眾人看了看醉的不省人事的高傑,內心湧現出無限悲涼。

第二天,高傑酒醒,李本深告訴他昨晚發生的事情,高傑聽說後,一言不發,第一事情就是下令把隨軍的三萬民夫,全部帶到軍營,防止被清軍吃掉,這樣至少可以維持大軍三個月糧草。

不料,多鐸卻前來拜訪,他帶著數百人來到高傑在徐州城外的軍營,和高傑表示清軍將會在十月十二日出兵洛陽,還請高總兵也在當天出兵安陽,兩軍夾擊山西大順軍和偽朝軍隊。

高傑接到訊息後,一口答應下來,在十二十二日這天帶部隊出兵,可當天晚上,他突然接到從後方來的情報,在他率領主力部隊北上後,他駐守的揚州等地,被其他三鎮分的乾淨。

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高傑怒火攻心,他一心一意為弘光朝廷,他的兵馬剛剛離開駐地,就被其他人把地盤分了,可最後確實這個結局。

士可忍孰不可忍,到了這時,他才發現他一直不被明廷認可,還有人以他是闖賊出身來防備他。

下半夜,他召集部將,將揚州等地盤被其他三鎮瓜分的事情,和諸位將領說了,李成棟,李本深等將領捶足頓胸,他們可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冒死進入清軍佔領區,進攻太原府偽朝和大順軍,這大後方竟然被人挖根基,讓有很多人萌生出投降念頭。

高傑陰著臉和眾人說道:“咱們在前線還沒有血戰,這群鳥人就在後面搗亂,李本深,你回去把揚州城家屬帶過來,咱們走一步看一步,到了山西,沒有我的命令,諸位不得和崇禎陛下軍隊交戰,都聽到了嗎?”

他這一聲崇禎陛下,讓很多部將頓時明白他的想法,但也有部分將領並不想繼續跟著明廷混日子,尤其是在見識到清軍實力強勁後,有將領萌生出投降清軍,也不失為好辦法。

就這樣,高傑部在還沒有作戰之前,就有分裂風險,但在十月十二日,高傑還是領著部隊往河南安陽前進,多鐸也在這天率軍往洛陽前進。

雖然高傑領著部隊繼續北上,可在後方小朝廷還在為此爭鬥不休,弘光朝臣在這一次扮演很不光彩的角色,不僅出兵進攻崇禎朝廷,還吞併出征大將高傑的駐地,很多人看見弘光朝如此腐朽,紛紛離開南京城,回到地方拉起隊伍,準備迎接清軍或是大順軍進攻。

倒是弘光帝朱由崧本人,他並沒有下令吞併高傑地盤,這一切都是另外三鎮,還有馬士英在背後攛掇。

背後原因還是高傑聽從督師史可法號令,可史可法和馬士英又是是死對頭,高傑在馬士英眼裡,也是眼中釘肉中刺,必須要儘快拔掉。

在高傑出兵後,馬士英點頭,三鎮立馬出兵分了高傑地盤,好在高傑夫人在揚州城,受到史可法保護,才沒有被三鎮兵馬給搶走,史可法有心保護高傑地盤,卻苦於沒有兵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者高傑地盤被瓜分。

小朝廷明爭暗鬥,左良玉在得知高傑出兵後,地盤竟然被另外三家分了,他有一種想笑,卻又笑不出來的感覺,心想這朱家莫非都說草包,高傑雖然是大順軍叛將,可現在實打實為大明朝效力,怎麼在他北伐之際,吞了人家地盤呢?

這不是逼得高傑再一次做出叛逆之舉,為防止小朝廷那群敗類,那一天想不開,率領大軍逆流而上,進攻武昌府,左良玉從江北來黃避難的流民中挑選精銳,組建更多部隊,來和小朝廷爭權奪利。

清軍和小朝廷聯手出兵的軍事行為,也遭到大順朝廷不齒,李自成大罵應天府那群人都是豬腦子,逼得他不得不下令正在休養的部隊,重新回到戰鬥崗位。

為了打好這次會戰,李自成在十月十三日召集朝廷文武大臣,召開戰前會議,在會議上他笑了笑,神色中透露出對小朝廷鄙夷。

有部將請求他率領大軍出潼關,擊敗在洛陽當地清軍,取得戰場控制權,李自成沒有同意,清軍野戰能力非常強大,沒有必要在野戰中和清軍進行消耗戰。

他令各部兵馬積極備戰,在停戰的兩個月內,大順軍五大營兵力得到很好補充,其中前營損失最大,補充數萬新兵,實力下降很多,這一次就由前營和陳永福部承擔潼關防守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