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山嶺裡就有不少大型溪流,山谷裡面還有幾個天然湖泊,陸上和空中城市的淡水補充都很容易。

而海上城市不僅可以從溪流下游得到水資源,也可以直接補充海水,對海上城市來說,有比較高效的海水淡化處理系統。

所以不少城市,特別是等級低的城市,都會以某個,或某幾個交易場為中心活動。

這相對來說,更加安全些。

這個安全不是說被其他城市攻擊的問題,而是補給更加簡單。

真缺少資源,也可以留在交易場範圍內,慢慢種糧食,一年半載的也基本能換到一些其他物資了。

種糧食對水資源的要求是很高的,交易場是個理想的所在。

在廢土世界,糧食還是算比較貴的,而種子卻並不貴,種糧出售雖然極為浪費時間,但卻是一個比較安全的方式。

這些交易場在廢土世界很多,遍佈各個地方,基本都是自發形成的。

一些會存在很久很久,但一些卻難以存在很長時間,消失的原因多種多樣,不僅有天然災難或野外危機方面的,當然也有因為參與交易的城市不守規則的現象增多而消失的。

畢竟世界是複雜的,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互相監督機制失效的情況也並非不存在。

當然,項楊曾經還聽說過,一些交易場是有超級城市來維持秩序的,也就是第三階段的城市。

這些交易場甚至有各種規章條例,擁有最基本的秩序,比自發形成的要安全,平均存在時間也更久。

但他從來沒見到過。

出來的峽谷距離海邊比較遠,這附近的城市並不多,所以神龍城繼續前進,直到到達靠近海邊的地方,才將神龍城停了下來。

然後,進入了無線電通訊頻道。

裡面只有少數幾條呼叫,都是第一階段的城市,最大的需求是糧食,還有各種金屬,跟神龍城差不多。

到了第二階段會有公告板功能,可以讓記錄留在上面一段時間,也可以提前擦除,所以第二階段城市不大用直接呼叫。

但所有城市都會關注即時呼叫,對第一階段的城市來說,只是被動點而已。

項楊也開始報出了自己需要的物資,以及自己用來交換的物資,最重要的當然是糧食,這是目前最需要的。

用來交換的只有能源塊,目前只有這個,也是最常見的交換物,幾乎沒有人會不要的。

至於樹瓜和紫蘋果種子、野番薯之類的,只能算作經濟作物,價格高,但需求的人少,賣這些東西要比較長的時間,何況是交換糧食。

所以,項楊才呼叫了一次,就有連續兩個城市聯絡了他,一個是沙河城,一個是西部森林城。

項楊分別建立了單獨的通訊頻道。

“我們這邊可以出售大量糧食,大米為主,麵粉也有,價格一樣,你們要多少?”西部森林城的資訊,城主是個男的,或者說,通話裡的人是男的。

因為這種交易權力也是可以讓渡的,不過不是一般的城民,而是一座城市的貿易大臣,這是個管理者職位。

單位時間內,水稻的產量比小麥多,但能源消耗,還有肥料的成本要大的多,所以綜合下來,通常兩種價格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