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靈窺一探話禪機(第1/3頁)
章節報錯
唐川並不知道他已經卷入到了一個陰謀當中。
但就算他知道了也並不在乎。
就像他並不在乎剛才究竟是誰想要對付他一樣。在他看來,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能夠殺死他的普通人。少年看似瘦弱的身軀其實無比扛揍,死靈法師的召喚物可以替他承擔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傷害,而且死靈法師的亡靈之力對他們的身體有著天然的修補作用。這也是為什麼高寄萍如此恐怖的一拳打在少年的身上,而他沒有當場橫死的原因所在。
而一些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恐怖強者,也許他們能對唐川造成威脅,但是這些人帶有強者獨特的氣息與磁場,只要靠近唐川三百步的距離,他就立刻能感覺得到他們的存在。
譬如,少年竟然在香港的銅鑼灣找到了一個強者的氣息與磁場。
“就是這裡!”在應付完警察的盤對與筆供之後,他像方才的事情完全沒有發生過一樣,走到銅鑼灣街邊的一家古董店門口,他抬起頭,淡淡的說著。
“唐川哥哥,你到這裡來幹嘛?”何麗莎好奇的問著。
這是一家開張了有十幾年的老店,張記古董店,門口古色古香的裝飾與大門處用青花紅木雕刻而成的各種中國神話形象讓客人還沒有進門便覺得一股濃厚的古典文化感撲面而來。
推開門,門上裝著的鈴鐺聲發出一陣悅耳清脆的“噹噹”聲,提醒著店主人有客人的來訪。
唐川站在店門口,目光警惕冰冷的在房間裡面掃視了一圈,卻只見這間店面不見得很寬敞,門口處放著一顆青松的盆景,取的是“青松迎客”之意。在靠門的左側,紅木雕花的櫃檯上擺放著一溜各種各樣的珠寶玉石,一眼看去,有蜜蠟雕制而成的仕女像,有黃玉雕刻而成的刻章,有瑪瑙做成的鼻菸壺,有貓眼做成的戒指,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靠門的左邊,是各個朝代的古錢,一枚一枚擺放得很是整齊有致,每一枚古錢的下面清楚的寫著它的來歷與介紹還有收藏的潛力價值評估。
對著門口的牆壁正當中掛著一面匾,上面龍飛鳳舞的寫著幾個大字,筆力蒼勁:道可道,非常道!在匾的下面,掛著幾幅畫,一幅是海派書畫大師程十發的《屈子行吟圖》,另外一幅卻是王詵的《煙江疊嶂圖》。
這兩幅畫的前面站著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滿臉慈祥的微笑著。
這個老人身上穿著一身極為乾淨的白色唐裝和黑色布鞋,彷彿渾身上下一塵不染,他雙眼微微眯著,眉毛盡白,臉上雖然有皺紋縱橫交錯,可是他滿面紅光,氣色極旺,老人晗下有白鬚三寸,配上他這矍鑠的面容,顯得仙風道骨。
他靜靜的站在房間中間,與四周的一切事物渾然一體,彷彿這間房子便是一個宇宙,他便是這個宇宙的中心。
“呵呵,遠來是客,請坐請坐!”老人呵呵一聲笑,聲音洪亮如同洪鐘大呂,震得房間裡面嗡嗡作響。
麗莎好奇地打量著這間房,她雖然對這裡面陳放的各種古董沒有興趣,但是這裡的一切擺設與裝飾能讓她體會到一種厚重的歷史文化感。
唐川盯著面前的這個老人,卻一言不發。
“你在找我?”唐川與老人對視了一陣,突然說道。
“不,年輕人,是你在找我!”老人微微一笑,語帶禪機。
唐川反問:“你怎麼知道我在找你?”
老人指了指頭頂上的匾,道可道,非常道,他說:“它告訴我的!”
唐川皺了皺眉頭:“我不明白!”
老人笑道:“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道,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悟得的道就一定是真道,大道!最重要的是,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真道,大道!”他話語停了停,微笑著看著唐川:“我能看見你的內心很迷茫。”
唐川眼中的瞳孔猛然縮小:“你怎麼看見的?”
老人指了指自己的心窩:“用心!”
少年沉默了一下:“那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道?或者說,如何才能證明自己的道是真道,是大道?”
老人哈哈一笑:“是非皆有定論,靈臺自在人心。”
唐川皺著眉頭:“什麼意思?”
老人神秘的笑了一下:“意思就是你以後會知道的!”
少年愣了一下,他聽著這個彷彿廢話一樣的回答,竟然陷入了沉思。
麗莎看著這兩個人像說謎語一樣打著禪機,她一句話也聽不懂,在一旁也插不進話,好不氣悶。她眼見這兩個人話語中間停了一下,便張口道:“阿公,你這裡有什麼稀奇好玩的東西嗎?”
老人笑眯眯的看著她,從袖子裡面摸出了一塊青玉,遞到她的手裡面:“人海茫茫,既然相見便是緣分,老朽沒什麼別的東西,送你一個小玩意,拿在手上隨便玩玩吧!”
麗莎覺得這塊青玉入手極沉,玉身又冰又涼,她忍不住拿起來一看,卻見玉身上一面雕著一條騰雲駕霧的龍,另外一面雕著陰陽凹凸的圖案。這玉通身青綠透明,質地乾淨透徹,一看便知道不是凡品,尤其是當麗莎看著那陰陽圖案的時候,她竟然隱約覺得這塊玉中有一團流動的氣體在緩緩的遊動著,彷彿裡面還有一個大千世界!
麗莎再不識貨也知道這是極品的青玉,她嚇了一跳,慌忙的將玉遞了回去:“阿公,這太貴重了,我不能收!而且我也用不著的呀!”
老人卻不伸手,反而兩手攏在袖子裡面,對一旁沉思的少年擠眉弄眼了一下,低聲道:“你用不著,有人用得著啊!”
麗莎眨巴了幾下眼睛,明白過來,這個老人是在借她的手,想將這塊玉送給這個少年。
可,他為什麼要送東西給他呢?他們這才第一次見面啊!
“那,阿公,這個東西多少錢?”麗莎想了想,還是將玉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