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所言真是讓吾等君臣汗顏,沒想到這些魔族餘孽自皇祖伯父在位起就已處心積慮籌備奪我大明江山,真是其心可誅。所幸天佑大明,有上界仙人點化國師相助,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只是朕有一事不明,屬國日本有兩處破界陣眼既然如此重要,為何國師不先領軍征討日本屬國不臣大名,佔據兩處陣眼。”

萬曆皇帝之所以這麼問,乃是他骨子裡貪財性格所致。乍聞金島銀山那恐怖的儲量資料,萬曆皇帝又怎麼能忍得住,成仙得道距離太遠,但是金銀確是實實在在擺在那的。

自從張居正大手一揮給了萬曆皇帝10萬兩黃金零花錢。萬曆皇帝這才有了真正的當皇帝的感覺,有了錢賞賜手下,太監、宮女辦事更勤快了,有了錢需要什麼就買什麼,有了錢想怎麼折騰就可勁的造。

這不剛得了十萬兩黃金的萬曆皇帝沒多久花了近半,感嘆錢好用時又不經花,這屬國日本的存在大量金銀的訊息真是及時雨,而且師出有名,加之屬國日本叛亂,真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原因有二,一是我大明水師雖戰力無雙,但是其船隻不適合遠洋航行。二是自劉大夏燒鄭和海圖後,我大明已經沒有遠洋的航海圖。而這些魔族餘孽都有。其使用的蓋倫船是當世最好的遠洋戰船,這也是我為什麼先攻打濠江的原因,奪其海圖,掠其船仿之,以備征伐倭國之用。”楊凡解釋道

“一百多年,我大明水師已經退化如此,兵部何在?”萬曆不可置通道。

“臣兵部尚書方縫時參見皇上!國師所言不虛,劉忠宣當初擔心下西洋勞民傷財,毀了鄭和海圖、以及寶船,千料以上福船的製造圖紙,以致我朝水師沒有千料以上可遠洋的戰船,現在的水師只可近海防禦。若是知道如今情況,劉忠宣定悔不當初!”

兵部尚書方縫時是個蓄著花白山羊鬍子的老頭,他的前額特別大,簡直和麵部不太相稱。臉盤的輪廓也很怪,因為大部分的牙齒脫落了。眼睛裡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敏銳又細緻。

這一席話連打代削將劉大夏的罪過推得乾乾淨淨,消弭了株連之禍,方縫時之所以這麼做,方家與劉家乃是累世姻親,他方縫時的妻子就是劉大夏的孫女,而方縫時的長子又取了劉氏女為妻,兩家打斷了骨頭連著筋,他方縫時怎能無動於衷。

“方尚書可是真是好人啊,劉大夏已死這麼多年,還為他說話。”楊凡突然插上一句。

“吾只不過說了一句公道話罷了。”方縫時渾濁的雙眼閃過一絲驚慌之色。

“劉大夏的劉家現在可是咱們大明朝資歷最老的海商,暗中資助了不少大明海盜,從林道乾、宋素卿、汪直、再到現在的李旦。方尚書真是大明好孫女婿啊,你去告訴劉家,把鄭和的海圖全部交上來,否則我親自帶兵去取。”

楊凡不知道劉大夏當年是否將鄭和海圖隱匿帶回家中,但是從錦衣衛調查劉家發現了種種蛛絲馬跡判斷,這個可能性很大,所以便出來詐道。

“老臣有罪,實乃私心作祟,因與劉家乃姻親關係故掩蓋其罪。國師有神器在手,可探三千世界,又有何事可瞞,老臣願意戴罪立功,相勸劉家歸還鄭和海圖。”

楊凡扯起這修仙者的皮真好用,再精明的老狐狸亦被忽悠住了。萬曆皇帝又震驚道:“劉忠宣乃弘治三君子,史書不是記載其晚年清貧,耕田為生嗎?”

楊凡哪裡知道始末,故作高深莫測狀不言,這時馮寶站出來道:“回萬歲爺的話,老奴倒是想起東廠檔案裡記載這麼一條,武宗年間為了籌集邊費,劉宇與焦芳建議劉瑾抄劉大夏的家,說是可得邊費的十分之二。現在看來怕是不假。”

“豈有此理,他劉大夏大奸似忠,斷我大明水師根基以肥自傢俬利,張先生,您看這該如何處理?”萬曆皇帝很聰明地把皮球踢到張居正這裡,同時含蓄了給了建議,劉大夏畢竟是文官集團的人,對付文官集團只能是他們自己人。

這是世宗爺爺的教導的穆宗父親,穆宗父親彌留之際千叮嚀萬囑咐,文官集團勢力太大,只能借力打力,不可親自下場,否則恐會步武宗後塵。

武宗之死一直成謎,史書記載“正德十六年正月十四日,帝在南郊主大祀,於拜天地時,忽嘔血倒地,大禮而止。三月,帝駕於豹房,時年三十一歲。

正德十四年正月,明武宗自太原還歸宣府,有史書記載道,“帝東西遊幸,歷數千里,乘馬,腰弓矢,涉險阻,冒風雪,從者多道病,帝無倦容。”

武宗冒風雪長途奔波,很多跟隨之人因此病倒,而武宗竟無疲憊之色,體格如此強壯,怎麼會三十一歲便英年早逝了呢?

但是世宗爺爺推斷很大可能是文官集團的手筆。武宗是個很有想法和作為的皇帝,他不僅擅長軍事,取得應州大捷,而且還善於權謀,利用武將系統和宦官系統來壓制文官系統獨大的局面。以楊延和為代表的文官系統很害怕,日子久遠以後,文官系統會不斷地被壓制和取代。

萬曆皇帝的性格是典型的損卦,損卦的上卦是柔弱,行事以自身的安全為第一,膽小怕事,所以不招事也不惹事,往往會給自己周圍設定很多屏障,劃一圈,做防範用。

損卦的下卦是感性。骨子裡,本性上,決策的依據,都是感情彩色非常濃的,憑自己的好惡,喜歡的就做,不喜歡的,就不做,遇到麻煩會逃避,會退讓,會轉移注意力,會不負責任,但屬於性情中人,活得很舒服自在。

他追求的就是在自己圈子裡享受生活,所以他會損,寧可損失權利、利益、金錢、名聲,也要讓自己活得舒服些,這就是損卦價值觀的成因。

這也是萬曆皇帝沒有像康熙皇帝一樣,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下手,而是踏踏實實等到張居死後在動手,一切源於他損卦的性格,包括剛才甩鍋給張居正的行為。

“啟稟陛下,劉忠宣雖因私廢公,雖有過錯,但無歹意,其一生行事有功於大明,瑕不掩瑜。老臣覺得還是由方尚書去處理便可,值此大災之際,正是用人之時。可令劉家戴罪立功,交出海圖的同時,詔安海盜李旦,以增我大明海上實力。”張居正建言道。

“張閣老所言實乃老成謀國之言,老臣複議。”次輔王之誥站出來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