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能考上水木大學,看來是個天才,只是這一個人就把700mm的軋鋼機設計出來,實在是匪夷所思。”

“天才哪個又能以常理判斷,不過這是好事,他這一設計出現,省去了我們好幾年的功夫,國家在機械製造這一塊前進了一小步不是?”

“是啊,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呦,老方這不是你們學校的,你居然不認識?”

“有點映象,當你他入學還造成了一時轟動,只不過當年那麼一點大,現在都成大小夥子了,再說我當年不久就直接調到部裡進行研發工作,現在哪還認識!”

......

“楊平安同志,能問一下你是怎麼一個人設計出來的?不是懷疑你,就是問一下你靈感的來源,激發一下大家的靈感。”頭髮花白的專家道。

這一問倒是楊平安問愣住了,他那有什麼靈感思路,當年第一份工作就是將國內一批中小口徑軋鋼機賣去越南。

當時為了銷售這批軋鋼機,一些圖紙引數可是看過背過的,隨著升級智力提高,前世的記憶越來越清晰,他能說這些結構設計來源幾十年後嗎?我就搬運一下,泡個妞。不對,是幫著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這些肯定不能啊,實話不能說,但是忽悠人楊平安是一把好手。

“當初在學校學習時參與過方導師的主持下的300mm軋鋼機的設計,我就有設計一款軋鋼口徑更大的想法,所以這些年一直在設計,但是總出現問題。

直到我到軋鋼廠參加工作,第一個任務主持修理軋鋼廠的老舊軋鋼機,在參與修理中,某些老工人的建議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那些在設計上出現的問題迎刃而解,便有了今天的700mm軋鋼機的設計。

真要問我的靈感來源,我只能說實踐出真知!”

楊平安說完,立馬得到了這位頭髮花白,淵渟嶽峙的老專家認可,楊平安一臉懵逼,這認同也太快了吧,不挑兩點毛病,劇本這麼寫好嗎?

“說得真好!實踐出真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我們這些老傢伙只知道閉門造車,忘記了主席的教誨,一線的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同時他們會用勞動人民的智慧解決問題,雖然缺乏科學性,但是具有創造性。

而我們科學的研發就是缺少那麼一點兒創造性,我覺得楊平安成功的經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看這個經驗可以推廣下去,咱們這些專家要適當的去一線指導工作,一方面幫著工人科學地解決生產中的難題,一方面借鑑工人的創造性思路激發研究的靈感。”

袁大領導聽著楊平安和機部設計總共的討論,看楊平安的眼神越發明亮,這是一個天才,更是一個人才,新華夏有了他國家能更快地趕上歐美。

楊濟中你倒是生了個好兒子,濟中!濟中!濟佑中華,老楊你的遺志說不定你兒子能給你完成。

說起來青青不小了,今年畢業回來可以考慮個人問題,楊平安這小子倒是個合適人選。

......

(各位大佬看得爽了,毋忘投票、收藏!需要資料支撐啊!感謝核心武殖、頑石天涯、萬書旅行者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