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雷媽。

玩個琴女怎麼還手啊,想跟團就不能太分散,想不分散就會進入某個切入點的進攻範圍。

唯一一波讓琴女有操作空間的團,老賊的輸出也是嚇了IG一跳,三兩下就把千珏、妖姬解決了,你說IG敢不管琴女寶石?

與其討論劍姬。

不如討論弱勢跟大哥的組合,到底頂不頂得住IG的壓力。IG這幾波團,波波都是三面施壓,水晶作為旁觀者都覺得,哇,看不過來,你讓琴女怎麼活……

而這場攻與攻的高水準之戰,也是看得觀眾熱血沸騰。

彈幕:

【最激情的比賽!一直在團!】

【不看會後悔系列。】

【比隔壁激動多了,隔壁尼瑪二十分鐘才見血,被逼閃就拉走,讓人想睡。】

而在後臺。

看著隊員有些沒精打采,U格斯想起賽前還在摩拳擦掌,準備露臉的隊員,突然閃過亞運會召開戰術會議的場景。

那天,秦教分析SKT的心態,便是第一局拿下,BO5就有了,因為第一局,肯定是SKT最用心準備的對局。

選手心裡會有渴望。

渴望什麼?

渴望勝利,渴望成功,渴望一雪前恥。

可如果沒做到呢?

U格斯咬著嘴唇,釋放部分壓力。

沒做到不就跟現在差不多。

精心準備的大招沒能拿下IG,這一下,RW就迷茫了。刀妹藏招暴露,下把BP再也拿不到類似的陣容。

更打擊人的是,IG最強的是對線,這把卻操作出了一波奇蹟團……

再說了。

RW的體系很明晰。

看著這五個人,怎麼分配戰術?

肯定保持中野合圍的本色,讓邊路少搞事,多運用防守站位,等著中野起節奏,再用團戰擊潰對手。

從夏季常規賽到季後賽,再到決賽,RW不是特別依賴邊路,或者說,RW打得很團結,抱團率很高。

U格斯亞運會之後,唯一總結的不足,便是靈活投資中野的輻射力量,不能老抓下,偶爾也要去幫Letme,這樣對手才琢磨不透。

跟秦明一眼,U格斯平時訓練也喜歡強調小優。

有小優就夠了,不需要拼得太狠,多利用容錯做事,而不是冒著巨大的風險,取得不對等的收益。

RW式運營的精髓,同樣是搶佔視野端,靠轉線開團拿節奏。跟IG比起來,RW只是抱團更果斷,比IG虧點兵線經濟。

賽後。

RW受到的打擊挺大的。

他們暫且顧不上觀眾的評價。

為什麼?

集訓期間,RW就在準備,到了比賽日還以為會有不同,結果還是輸,只是輸的不難看。

如果這也算是一種進步,他們還是想不出怎麼贏IG,或者說,怎麼更好打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