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菡,快出來吃早餐。”

四強賽當天。

秦明在家裡度過了一個足夠輕鬆的上午,這才換上一身筆挺的黑色西裝。

他習慣在比賽前幾天研究對手、演練戰術,卻不會在當天給予隊員太多壓力。對他來說,如果訓練不能決定狀態,壓力就更不可能。

而在另一邊。

nofe帶著隊員坐上大巴,不時鬆動領結,讓自己在心理上覺得呼吸順暢。

小小領結當然不能阻礙他呼吸,但即將到來的陣容bp會。

只要一想到那個男人,他就很難平靜。

瞧瞧外界輿論吧。

他甚至能在lck論壇,找到抨擊自己的言論,罵他的點,無非就是不夠創新、僵化、bp吃虧。edg粉絲應該懂。

是。

常規賽他們打得不好,隊員注意力不夠集中,打不出粉絲想要的連勝。

比起ig,edg春季賽的三局率非常高,這裡面既有鍛鍊haro、ray的意思,也有練習陣容的味道,只是作為一個教練,你不能指望粉絲會理解你的苦心(如果有苦心這回事的話),他們只會覺得發揮水平比去年還要弱,不知道為什麼會退步。

這是最讓粉絲不滿的地方。

如果這是一個策略抽卡遊戲,edg新賽季應該比去年高才對。

理由很簡單,ray英雄池比阿光寬,bp沒以前難做(除了團戰配合默契不太夠),iboy磨礪了大半年,正是一個ad該出成績的時期,中輔又大了一歲,大賽經驗更足……

想找理由,粉絲能找到很多證明edg應該更強的證據。只是他們忽略了別的隊伍進步更快,賽區整體競技水平在上升,再不是那個紀律性不差,隨便運營就能打贏的年代。

你會發現,賽區競技水平上升帶來的最直觀變化,就是運營隊輸比賽的機率加大。

以前的edg在國內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生態鏈?

就是那種當天狀態不是很好、沒睡醒,對線被人錘了,依舊能在轉線期快速做出調整,追回經濟,該放的資源絕不猶豫。

舉個例子。

優勢方打小龍在那小心排眼,害怕edg反撲,結果廠長早已帶著隊員在上半部攻城略地,提前鋪墊視野。

如果再有處理中線很拖沓的情況,edg能追回的東西會更多,追麻了。

就一句話。

以前的edg遠比大多數同行,明白怎麼去做陣容該做的事。

再舉例rng。

rng是,我前期要壓制你,給你野區壓力,給你下路壓力。我要拿多少資源,去做多少事情。資源我拿到,我再進行下一步的進攻。如果拿不到,ok,那我投機一下,跟你打架。

所以,rng在主動找機會方面,比edg好,這是16年之後,很快形成的風格。

這套在有烏茲的時候,的確是個很強的戰術。rng很喜歡先幫一個點建立優勢,進入發育快車道。

看起來好像很公式化,但其實只是圍繞重心做事,並不套路。

換句話說,在賽事閱讀上,rng不如edg“乖巧”。

反應到對抗上,就是過去很多時間,豬狗大戰都是豬佔便宜,可一旦賽區水平上來,運營獲取收益的難度增加,edg這套就不是很有競爭力了,因為他們太想順著陣容去打。

edg粉絲迷茫的正是這一點。

牌面實力沒有下降,但就是打起來不太得勁,磕磕絆絆很,很影響支援時的心態。

從這個角度來看,ray或許才是最難受的那個。

其他隊友都有榮耀可以回憶,他呢,他從加入edg,隊伍成績就在下滑,競爭力沒那麼強,搞得部分粉絲開始回憶阿光,用阿光來貶低他。

講個笑話。

以前針對edg,很少需要管上路,因為阿光大機率混線等團。

ray呢,ray能拿出鱷魚、納爾、青鋼影、船長,如果可以,傑斯也不是不能掏,就英雄池這方面,2人其實沒有太多可比較的內容。因為ray在戰士方面肯定比阿光上限高,只是阿光處在edg還有統治力的時期,那時候上單揹負的罵名是c不了,上路經常發育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