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鱷魚有閃,可能還有點機會,但上波閃現互換,狼行很難近身配合。”

彈幕已經把“寧的節奏”刷起來了。

以前,這還是帶點貶義的詞,用來噁心野區栓條狗的發言,可MSI跟洲際賽,寧對位其他賽區猛人佔著上風,觀眾才覺得寧這個戟把,好像很有作用。

像這局。

寧在刷野之外做的事,核心邏輯很簡單:視野儘量保上,不被對面突破;節奏儘量往下,背靠加里奧重拳出擊。

再加上,IG極少打控龍節奏,多用推進蹲人滾動雪球,SN的壓力不可能小。

18年。

小龍的意義更多是靠團戰體現,它本身加的那點屬性,只能讓某些超模角色更超模,不會讓掛件得到實質提升,所以,哪怕優勢局放對手2條火龍,對面也很難拉平已經傾倒的天平。

這跟後世的控龍邏輯完全不一樣。

這麼說吧,先鋒>28分鐘前的三條小龍,除非有一方,控龍非常快,否則爭取的第一目標,肯定是上側先鋒。

有人會問。

那我非常重視下路線權,然後野區來個控資源比例厲害的打野英雄不就可以速控印記?

可以啊。

但問題在於,另一方拿到先鋒完成推進轉線的隊伍,它會害怕接小龍團嗎?

秦明教EDG那套方法怎麼做的。

是規避意外因素,提前落位小龍佔好視野,然後用中期陣容跟人打團,反哺雙c。

一般來說。

確定要先鋒的,很少主動開小龍,如果另一邊嗅覺到位的話,燈下黑控走前2條其實不難,難的是三、四條爆發了小龍團,怎麼在這種時候,讓局面不往壞的方向滑坡。

EDG目前就是這樣。

秦明能教他們降低風險,卻做不到保障勝率,因為團戰不可控,一萬都能被翻。

這波打完。

局勢在往IG有利的方面發展。

首先,這個一血沒有付出太多關鍵技能,駭客想找回場子,難度很高。

其次,阿水回家之後,裝備領先,巴德不敢再交換血量,燼站位明顯後縮,害怕被盧錫安E點點偷傷害。

如此,下路有了想怎麼推就怎麼推的權力,也就代表夢魘入侵下半部,有了可控的穩定環境——寧之前沒這麼入,也是忌憚巴德支援太快。

很快。

F6第五次重新整理,夢魘掐著點到,剛好碰到酒桶。

“Missing在三角草排眼,中線方面,烏鴉肯定比加里奧能打,怎麼說,SN要留嗎?”

寧長了三個心眼子。

他先把F6拉出來,溝通阿水彙報巴德位置。

等巴德消失,酒桶湊過來,他隔著小鳥掛E給酒桶,看駭客下一步動作。

“酒桶交Q,烏鴉跟加里奧打了起來,這波會演變成團戰嗎?”

剛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