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對手全力盯防的感覺如何?”

“我菜了,下塔那波我的問題。我只是覺得隊友能把趙信解決,沒想到盧錫安來得這麼快。”Mole抱著這樣的遺憾,他覺得他們再果斷一點,可能局面也不會打成那樣。

“我知道,我理解你意思。”

孫大勇當然看得出來Mole很想操作,多滾籌碼,“可你有沒有想過,要求隊友必須同步調執行你瞬間產生的念頭,本來就不容易做到,這需要很高的默契。你認為我們有這麼高的默契嗎?”

Mole還想說話,孫大勇手一揮,“不管那波怎麼打,結果不會有太多變化,你得承認我們這方面沒那麼強,而IG很擅長臨場配合。IG喜歡單打獨鬥,他們的配合很主觀,我們不是。我喜歡我們執行商量好的內容,爭取該爭取的節奏點。”

孫大勇指出道:“你的溝通融入不了隊伍,這是你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我不是阻止你去操作,可是,按照既定節奏、用一種更聰明的方式進行比賽,也很應該。”

不該隊友適應Mole,而是Mole來適應隊伍框架,在框架裡去找發揮空間。

Mole聽著很迷茫。

如果適應團隊,操作變得“唯唯諾諾”,那自己跟Kuro有什麼區別。如果沒有區別,那我為什麼能首發登場?

還有。

一個不敢操作的自己,真的能找到工作嘛。

孫大勇不會提醒這些。

教練有時候溫情,有時候無情,他們才不管誰來執行想法,是A,是B,是C都無所謂,只要他合適。

但作為選手,市場報價決定合同大小,也是市場報價決定俱樂部尊不尊重選手。沒人認為身價一千萬的核心隊員跟二隊吃著白菜月薪的新人,有同樣的隊內話語權。

說再多,孫大勇也不會給Mole穩定的提升環境。因為這對Kuro很殘忍。

所以。

BLG無法保證Mole轉型時,隊伍不會拋棄他,有些時候,像SSG皇冠的經歷,才更讓選手共情。

S6賽季,皇冠對線比較強硬,跟Faker打得有來有回,互相單殺,彼時,拖全隊後腿的是尺帝,賽後被輿論爆破的也是下路雙人組,當時間來到S7,SSG經歷了打野輪換,經歷了CuVee低迷,但隊伍重心卻是漸漸給到AD。

在當時,無論是訓練賽勝率,還是比賽發揮,告訴了SSG教練組一個事實,那就是皇冠對線不跟人交流,碰撞因子最大化減弱(博弈環節,肯定中野最多),尺帝表現出彩不少。

而AD出彩,安必信大局觀優秀,能有效支撐SSG進入想要的節奏。

事後觀眾也看到了。

S7皇冠黯淡,習慣了功能性,他找不回當初的意氣風發。因為換血博弈到關鍵處,只要有一丁點的停手認慫,表現出來的氣勢,看得到差距。

原時空,皇冠奪冠都得不到認可,這時空,皇冠犧牲自己,又沒有成績傍身,賽後羅列的資料裡,皇冠場均被壓刀,場均輸出在雙方四個c位裡,排名最低。

從這些資料能看出什麼?

其實看不出皇冠的作用。但觀眾只會覺得他對線一般般、地縛靈,中路存在差距。

這個事能給選手什麼教訓?

看到皇冠接受韓媒採訪,那落寞的眼神,聽他扯出笑容表現內心強大,表示那些轟炸他半年的辱罵,他不會特意在意。

他真的不在意嗎?

教練需要成績,選手需要表現,兩者的大方向相同,小方向不同。

教練需要比賽勝利,醜陋或賞心悅目無所謂,能贏就是資本;選手也需要勝利,但比起勝利,他們更需要觀眾覺得他打得好,對隊伍有巨大作用,別贏的時候想不起這個人,輸的時候背鍋逃不掉。

所以。

秦明才會那樣強調跟選手的溝通工作。

溝通沒做好,贏了沒心氣,輸了增大焦慮。

BLG休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