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處很明顯,野區優勢能立馬給到下路反饋。

最常見的一波畫面如下,打野雙河蟹,重新刷到下半側,不管下路是不是視野真空期,直接入侵,由於中路有線(沒線不好爭河蟹),哪怕打起來人數一樣,對手也會存在後落位的情況。

再加上打野等級領先,越塔不需要著急,只要往前一探,看對面是否給予保護,如果是,那就看情況放棄越塔,繼續刷野壓制——對面本就落後,為了防越塔,被迫趕來防守,這樣打,自身發育會很虧。

說白了,IG這套雙河蟹戰術只要正常運轉,保底對線期結束後領先一千經濟(集中於下野發育領先)。

這一千塊。

讓沒那麼講究三路線權的隊伍來說很頭疼。

比如EDG,他們其實允許讓出上河蟹,但他們對下路發育有要求,不是很想放下河道蟹,再遇到換血問題,就會打得很糾結。

有人會問了。

下路可以支援啊,讓下路搶個打線比較舒服的組合不就行了。

沒那麼簡單。

能支援固然好,但這樣得放棄下路建立的搶二節奏,再一個,河蟹各拿一隻,只能說守衛成功,阿布想要更好的執行手法來保障前期節奏鋪開。

被這麼多人注視。

秦明很淡定。

因為他真的知道怎麼去做會比較好。

下面。

他講解了18年夏季賽後半段,LCK打磨出來的套路。

談起解法,秦明在戰術板上挪動磁石,表示行動方向——

“……搶二節奏,清楚有困難,或者換血做得沒那麼好,吃了點虧,不想強行拼操作。如果是這樣,中下適當在下半部給點訊號,給人的感覺是想去爭河蟹。

這時,打野上半部繞位置入侵進行止損。

想完成這種交換,2個點很重要,一,保障下河蟹動向在眼位掌控力,確保對面打野露頭,二,下路最差最差做到平線。”

秦明沒講吓路平不了線要怎麼辦。

做不了那就負重一千經濟繼續打唄,哪有戰術不需要前提條件的,比起EDG現在使用的套路,秦明說得這個方法,已經能有效減輕打野帶節奏的壓力。

磁石挪動出路線。

不管哪半邊開,一律保下河蟹眼位,要知道,想爭雙河蟹的話,打野沒那個精力刷完野區,時間上就來不及。

“下路呢?”

阿布琢磨著,這不還是沒解決打野雙河蟹四級,去下有壓力的事嗎。

“能平線不是特別難吧?”

“對面鋪墊進攻,主動換血,如果換輸了,會讓對面有忌憚。”

“如果沒換輸,血線確實被壓下去,那就讓他們半波線咯,對面打野不敢蹲很久的,因為這麼打,我們可以多吃野怪,等到打野刷完回家來下做眼,下路危機自然就解了。”

在秦明的演示裡,廠長眼神越來越亮。

他忍不住錘手:為什麼我想不到這麼好的控圖路線。

廠長已經懂了,阿布還不是很懂,“可還是有點虧經濟,後續壓力客觀存在。”

“就沒有不存在壓力的打法。”

秦明指出道,“你沒發現這麼做,有個最大的好處嗎?”

阿布還懵懂,廠長插嘴道:“沒進攻壓力的話,我們可以拿中後期雙c更方便打輸出的陣容。”

“是哦。”

阿布後知後覺,突然高興起來:哈哈,最困擾的問題被解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