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我刀妹熟練度不夠。

BDD生出這樣的念頭,對自己的練習速度有些不滿。

上帝視角。

妖姬拿捏兵線,兵堆裡有殘血兵,刀妹沒有要出Q的意思。北美解說很疑惑,“線要進來了啊,不敢推嗎?”

不卡在塔前?

自從蛇隊包夾戰術奪得冠軍,所有人都在學習防中路遊走。而學習防遊走,必須會卡線,現在越來越的對局,很多中單不得不損耗一些血量和藍量,快速清理兵線。這麼打,風險很低,打野再怎麼抓,也很難抓死一個在塔前清理兵線的人。除非狀態很殘。

經常看比賽的觀眾應該清楚。

16年以前,中路經常看到一方推進來,一方在塔下默契等待補塔刀的畫面,16年以後,再不會遊走支援的中單也願意在兵線重置的真空期裡,去附近兩側做眼、排視野,去做些事。

選手一直在進步。

越來越會利用微弱的優勢。

那些吹噓以前大於現在的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能說出現在的戰隊水平不如遠古時期。但像以前,SKT光發育,都能把大部分戰隊發育死。這還是世界賽,分均打錢沒產生人頭,就能拉出差距。

可問題在於。

SKT越來越難維持統治力,不就是各個戰隊越來越成熟的表現嘛。

粉絲當然可以說今年這支SKT,上野很垃圾,下路退步明顯,但他們的運營功底沒丟啊,為什麼不能靠發育,把對手打死?

今年不提。

17年呢。

17年為什麼不能靠轉線發育,早早確定優勢。

賽區選拔天才,LCK靠著更有紀律性的打法,就能統治的時代早就過去。

越往後,賽區整體越成熟,再去拼的會是BP、會是英雄熟練度的細微差距,會是戰術素養和執行力,包括碰撞時,小到一個技能的偏移,導致的虧損。

沒有解說再會念叨運營差距。

這部分,只要有合格的教練組,不說高度拉平,但贏團不輸經濟,還是容易做到。

打線再有用,不會轉線利用優勢,就相當於沒用。

要說達到一定的門檻,會有差距,秦明信,可在不正規的年代,很多有天賦的選手,只會看自己,不會看三路,rank思維過重的結果,就是轉線轉不明白。

拿EDG舉例也行。

什麼時候,EDG打得磕磕絆絆,就意味著梯隊間的運營水平,不存在明顯差距。

很多人都說,IG拯救了xx。

倒不如說,賽區整體差距更小,總會醞釀出更變態的戰隊。

……

BDD的穩給了IG一些信心。

Rookie剛走到F6空地,寧已經快過小龍。

等寧過了小龍,馬上接近三角草,Missing想打出先手,只能W小兵Q閃維魯斯。

玄冥二老根本不站一起。

這個先手開得一般。

沒等戰爭踐踏疊好,塔姆吞入維魯斯往後走。三角草視野看到了豬妹。

“小花生在趕,這波真的好動嗎?”

澤元揪著心。

寧看塔姆沒交閃,趕緊Q拉距離W打出減速,方便牛頭E住塔姆。

GorillA判斷自己不會出事,不想跟對面換閃。

牛頭E觸發,PraY控制自己出來,E減速野輔,先A牛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