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歐美大戰,FNC勝出。

對觀眾來說,起初的朦朧感褪去,大家開始更敢下判斷。

比如歐洲賽區今年是真的很進步,比如北美原地踏步,成績跟去年差不太多,同樣是晉級邊緣磨蹭,說不準是能進,還是不能進。

這事說來跟秦明也有關係。

LPL賽區提前發展,提前被資本青睞,形成市場虹吸,灣灣賽區流失慘重,像今年,FW除了下路的Betty和上路的Hanabi,其他三個的面孔都很陌生,其中,主力中單還是個韓援。

所以。

MSI打到現在,格局已經清晰,IG獨領風騷,KZ、FNC爭第二,底下呢,除了越南EVS對線水平實在不濟,TL跟FW的積分形勢焦灼,目前沒有明確的出線苗頭。

“來了,IG對陣KZ第二場。”

“兄弟們,猜猜上路會掏什麼英雄?”

“Khan不會臨到陣前,又當鴕鳥裝慫吧,是男人,就來玩對線。”

LPL觀眾嘻嘻哈哈的嘲諷著。

有部分人把這部分論壇訊息轉載到韓國論壇,頓時引起韓國人的不滿——

“隔壁賽區越來越囂張了,好氣。”

“人家說得是實話啊,媒體吹了那麼久的KZ,可沒在MSI打出統治力級別的表現。”

“還不是BDD太弱。”

“相信KZ!他們只是在隱藏實力!”

隱藏論一出現,隨之而來的阿Q精神也不會少。

“Rookie跟TheShy都是我們的人,小IG不過是靠韓國人C比賽。”

“但問題是,Rookie以前代表不了LPL參加比賽,TheShy的話,他好像不是在OGN出道。”

“……”

沉默。

這條回帖下面,直接冷場。

大家都在裝瞎,你非得跳出來,是顯得你很有文化,很明事理?

大主播在韓國論壇的路人緣那麼低,不也有人堅持他是從韓國人手上繼承冠軍。這個邏輯約等於,LCK贏麻了。

問題的根源,韓國人不是不清楚。

如果KZ打得好,需要找身份認同嗎?

不需要。

很多人以為韓媒不造神,可能嗎。

不懂的,直接把KZ出征,當成15年LGD就行了,當時都在說EDG帶壞了LPL,壓著一些好隊伍出不了頭,還說什麼EDG那種運營風格遇上韓國隊,真的是孫子見了爺爺,如果xx去了,肯定比EDG能打出風采。

而韓國人近兩年在反思什麼?

SKT不行,SKT讓一些隊伍沒法出頭。

你看。

一模一樣,連噴的理由都一樣。那KZ代表全新勢力,代表全新的LCK面貌,能鬧出這麼大的聲響,確實應該啊。LGD贏下EDG,很多人也以為春天到了。

可結果呢。

連結果都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人們對LGD的期望更大,選手更樂觀。

韓國人也是開打之後才發現,SKT是給LPL當了2年的背景板,是有想過換個隊伍會不會不一樣,只是換了之後,為什麼連中野搭檔都不如其他賽區了。

弄不明白。

心裡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