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開著玩笑,示意隊員可以放開一點。

他們才是勝利者,不用品嚐苦澀,誰要是喜歡成功它母親就去喜歡吧,反正秦明不要。

“來,伸出手,我們一起舉起來。”

秦明引導著隊員。

攝像機錄下這一幕。

……

回到休息室。

寧抱著銀龍杯,左看看又看看,怎麼也看不膩。

“好了,失敗的時候別垂頭喪氣,勝利的時候也別得意忘形。”

秦明總忘不了拷打一番隊員,然後才帶著他們去到釋出會。

看到一些熟面孔。

秦明落座開口,“去年也是你們幾位負責採訪哈。”

大夥被逗樂了。

ig這邊氛圍比較輕鬆,rng那邊不可避免帶著點反思。

白教從教練角度分析了他們遇到的難題,“面對ig,很多東西ban不完,每次bp,對我來說都是一次考驗,而且我必須捨棄一部分側重。這可能是我們夏季賽需要解決的問題。”

“能具體說說嗎?”

“外界都在說ig三c是三叉戟,野區栓條狗就能贏,但我覺得,寧在ig,起到的是一個戟把的作用。他能串聯攻勢,然後missing負責查漏補缺。

&nissing很少有那種非常冒險的主動出擊,因為他不需要這麼做,他只用把當前的優勢延續下去,就能打出很好看的比賽。”

小白不是那種只會點外賣的國產教練。

他是真的潛心研究過ig三c的經濟分配。

而且,他知道ig有好幾種形態,比如邊路單核,只保theshy,比如中單重心側重支援,打野副c,比如最後一把的,中上強打線,寧主打視野侵入,下路自保。

研究過後就會發現,ig的打線體系真的不好破解,它就是那種最基礎的戰術演變,非常的霸道,讓他心向神往。

只是……

聽著記者提問的東西,小白有些嘆氣。

他很喜歡ig這套打法,因為不復雜,容易模仿,只是rng的打法已經定型,修修補補可以,大改卻不行。

這倒不是隊員不配合。

而是秦明定下的戰術框架,本身很適合選手發揮,小虎在打線方面就是夠不上超一線,香鍋就是不愛玩運營,zoom也對先發育再去打架的模式很滿意,他不是那種喜歡上嘴臉給壓力的上單。

唉。

小白又重重嘆了口氣。

有位太過出色的前任是讓他倍感壓力。

你看。

提問的方向全是為什麼為什麼。

好像這次失敗,一定要追問出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

拜託。

如果能解決,他會不嘗試嗎?

bo5打到這份上,該打的招都打了,連不太熟的大眼體系都複製了一次,小白只覺得現在再跟ig打個bo5,他們會輸得很慘。

沒了奧恩和卡莎。

負擔加一倍。

訓練賽裡就能看出,最適合抗壓的還得是奧恩,而最適合烏茲發揮的收割型ad,還得是卡莎。

沒了這倆,戰術選擇直接少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