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7,豬狗大戰,ig、we龍虎鬥,成了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比賽。

而到了s8,edg滑坡,vsrng成了不可錯過的代表。

尤其對於奪得兩連冠的lpl來說。

觀眾們普遍覺得這次春決的勝者,會是真正意義上的前半段實力第一。

【帥,兩隊團戰各有特點,ig是那種壓迫感給的特別足,rng團隊協作更好】

【theshy太猛了,小納爾能這麼打的嗎,rng第一時間根本沒反應過來】

【求求惹,來個讓一追二】

【rng提前備戰夏季賽吧,ig這上半部表現,不愧是一陣上中野】

【ig現在就認準雙恩加卡莎,什麼加里奧,什麼女警,什麼夢魘,給你拿下一塔又怎樣,我上半部起優勢直接帶飛】

&nissing嗎,先手打得針不戳】

【壓力來到了白色月牙這邊】

“……”

彈幕熱議第三把的博弈內容。

就像澤元說得,ig這三把陣容,都是進攻上半部,唯一不同的點,就是第三把中野關係變成rookie偏輔助或者說工具人一點,突出了寧的地位。

也誠如彈幕說得那樣,白色月牙壓力很大。

第一把被雙鎖頭搞得ad沒遊戲體驗,得尊重泰坦;第二把卡莎絕命贏團,多一個失誤就寄的局,卡莎吃固定ban;到了第三把,ad輸出環境迴歸傳統,又變得很吃站位陣型。

換句話說。

兩隊打到這會,較量到這會,手感也好,狀態也罷,已經摸得七七八八。

而經過調整,ig表現出來的東西,中期沒法破。

你說ig戰術打得很複雜嗎?

不。

比rng時期簡單很多。

一,保障上半部強勢;

二,保下路接線,轉線期多打邊路。

哪怕從經濟獲取效率來看,如果排除掉打線部分,ig對比其他隊伍算是效率偏低的那一類(不是指終結效率),因為中期rookie得去找機會,野輔得做視野保單帶,有些兵線實打實的浪費掉了。

但。

就這麼簡單的戰術框架,它能被把握的機會不多。

原時空。

ig為什麼打不過rng。

有一部分決策不夠成熟的問題。

可更多的是rng可以從下路拿到足夠的籌碼,彌補上半部虧損,只要能咬住,5v5打拉鋸大團,ig七成左右吃虧。

如果只從對線找問題,阿水搭配寶藍在那五局裡,整體對上烏茲、小明,有點被壓了。

但從兩隊終結比賽的方式來看,其實ig要靈活一些。

只是大團擋不住烏茲突如其來的爆種發揮,經常經濟還落後呢,一波強開打贏上高,二波團贏終結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