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都不關心我打職業,如果不是待遇可以,我早進廠了。”

“……”

“夕陽那個事聽說沒?”

“他媽管的太多了。”

“他也是煞筆。”

寧一副瞧不起媽寶男的模樣。

大傢伙邊打遊戲邊聊天,寧依舊咋咋呼呼。

事情也簡單,就是一點場外的事。

&ng有點被動。

&ng很暈啊,好不容易培養了一個合格的藍領上單,結果因為女朋友的事,被痛批“冰封胎盤”,追著罵到微博閉麥。

“那他還有比賽打嗎?”

rookie問了一嘴。

&ng在搞試訓。”

“也不一定。萬一找個人輪換,然後新人沒打好呢?”

正說著話,教練進來了。

秦明來也不是要吩咐什麼,他只是看了一眼寶藍,

就和g指導觀察的那樣,寶藍有在提升自己,雖然速度很慢,效果一般,讓人忍不住懷疑勤能補拙在他身上很難生效。

不過轉念想想,作為教練,他需要的只是保持訓練氛圍,哪怕是刻意引導。

在他看來,選手的硬體很重要,沒天賦就是很難站上大舞臺,可如果不搭配“軟體”,總是讓人擔心團隊效能不夠持久。

想著這些,秦明按下決定。

……

小版本的調整,多以英雄數值為主。

就像年假期間,拳頭再度小砍一刀佐伊的飛星距離傷害,調低爆發,小砍一刀奧恩的技能組,以及其他或熱門或冷門的英雄。

說白了,就是讓那些缺少反制的英雄變得“弱”一點。

當然。

奧恩接連被砍,也只是從單殺門檻很低,變成細節很好才能單殺,本身的強度依舊在,畢竟拳頭只是不想看到一個前排能像戰士一樣,肆意換血,而且斬殺線很高。

edg俱樂部。

馬上就要跟五連勝的ig打,nofe教練正帶著隊員尋找對手的薄弱點。

“他們能拿的英雄很多,上路尤其關鍵,但如果只針對上路,效果沒那麼好。”

nofe指出jd的那一場比賽,“tg——不是學他們的中後期陣地,而是對線期至少保住2條路是均勢,然後看下野。”

iboy認可這個說法,“烏鴉、辛德拉什麼的都能打ad,那是沒遇到我們。”

&neiko有些忌憚ig的打線,“中路要管住。中野強度高會好打一點。”

iboy不高興,他很不喜歡阿水、able跟他並駕齊驅,有時候三大新生代ad宣傳的多了,他都覺得自己已經脫離新生代——有哪個新人跟他一樣,出道就能幫助edg扭轉劣勢,拿到世界賽八強?

“中路ban不完的,先搶霞洛,或者拿小炮好點。我們下路打優勢。”

&neiko聽出來了,“不是下路不能打,而是得先照顧上半部。你不能只管你自己啊,打贏了阿水又怎麼樣?missing會動,不是很管阿水,而一旦上路太肥,分分鐘融化後排。”

自從世界賽之後,iboy越發把自己當成第一adc,總覺得自己有牌面,這讓meiko有些膈應。

比成績,勞資跟飛行員配合,成了下路常勝將軍,你達到過嗎?

面對skt,我比wolf亮眼,贏下bo5,你達到過嗎?

勞資都沒這麼狂,憑什麼你能找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