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的最後一選著實讓人感到意外。

tpl上單都有奧恩的使用記錄,玩得好的如letme、zoom,玩得中規中矩的一大批。

如果按照熟練度劃分,theshy也被劃入了中規中矩的行列,甚至因為玩個前排愛用大招打傷害,而非留著參團,給觀眾的感覺就是不太像個承傷位,小心思太多。

但不管如何,相信看了那一場奧恩的人都很清楚,比起發育或者打壓制,theshy的前排有點異味。

所以。

按照正確的推導,ig實在沒必要把康特位的價值大打折扣,他們非常相信這一手換成納爾或者青鋼影、劍姬……總之有不少角色可以對陣奧恩,只因他是theshy。

可對秦明來說,這就是正常的一次應變。

它當然不是最符合打線優先順序的排序,可誰規定ig一定要這麼做呢?

edg拿了一箇中野比較強勢的組合,讓haro副c打收割,上輔承擔開團留人,並有一手小炮支援優勢期的推塔節奏。這就代表edg還是那支edg,沒有因為ray的到來,做出多少改變。

那在秦明眼裡,這局能讓theshy找找前排感覺。他這麼做,練兵佔主要因素。

說起來,ray也比較苦悶,他平時上分一水的青鋼影、鱷魚、船長,可除了德杯有這樣的戰術地位,其餘時間不是抗壓,就是在抗壓的路上,偶爾拿一手鱷魚,也得積極看顧正面。

這樣的定位,其實跟阿光差不多,只是他比阿光強上少許,可問題又來了,不給戰術,能強到哪去?

就像寧抱怨的那樣:我一個人玩,我能怎樣。

聽起來有點無賴,似乎什麼失誤都能套進去,可對ray而言,他就是有著跟寧差不多的煩惱。

賽季打到這會,edg成績很差,這是他們建隊以來打出的最差開局,東部倒數第四,這局要是輸了,直接俯衝前三成為笑柄。

事實上,很多粉絲都在幫edg找原因,什麼meiko犯病了,什麼上路誰都打不過。

注意,這個誰都打不過建立在沒多少戰術支撐,ray依舊拿到了lpl排名第六的對位單殺基礎上,只是他的一些單殺轉化不了優勢。

因為從表現上來說,ray有時候會打得比較急、脫節,喜歡跟人過招,這看起來是有點犯病,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edg在磨合,溝通欠佳,並且聯動方面有點怪味道。

這種怪味道,讓秦明來判斷的話,應該就是指揮體系出問題了。

&neiko分心指揮,強度下滑的老毛病,再加上haro大局決策一般,跟愛蘿莉一樣撐不住全隊,所以他們能保局勢,但攻堅力度不夠,維穩運營較之去年下滑,資源團處理不夠協調……

這些缺陷,使得edg在目前競爭強度越來越高,各大戰隊被逼著對線進步之後,越來越不夠看。

陣容已經確定。

澤元注意到了兩隊的符文選擇,尤其是打野位上,酒桶帶的相位,再看看螳螂那暴力的黑暗收割。

澤元直言道:“這把寧壓力挺大的,走相位肯定是補充隊伍裡欠缺的ap傷害,但這樣走的話,身板不夠硬,野區對抗強度不是很樂觀——酒桶本就打不過螳螂。”

看過ss的四保一螳螂,澤元還是蠻期待haro開啟亂殺模式,逼迫ig左右難支。

就像他一開場說得那番話,他真心希望看到一支隊伍能在前十五分鐘壓制住ig,然後觀察ig的表現還有沒有那麼從容。

作為解說,看了這麼多比賽的解說,他哪裡不清楚ig的終結效率依託於打線能量,就跟改名kt的kck高歌猛進,比去年還頂。

這版本,一個對位等級領先、中期打團領先兩三千經濟的上單,它就是很難管,然後ig又不止這一個收割位,全去看theshy了,中下發揮舞臺就會變得很大,還是難解。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ig習慣打優勢,老是經濟領先,根本看不出抗壓韌性有多強。

開局。

站位設計方面,haro一個人來到上河道草叢。他知道酒桶開野不如他靈活,下路站崗對峙,他帶掃描入紅,哪怕塞恩幫開,他再回去打藍,刷野效率上也不會低於酒桶。

所以,藉著螳螂的主導權,haro可以做出嘗試動作。

十秒。

二十秒過去,haro發現紅區沒有站崗人員,果斷在紅buff重新整理前十秒,開啟掃描探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