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了。”

“LPL加油!”

“乾死韓國隊!”

群情激奮。

原因在於韓媒採訪被完整的轉載。

這很不尊重人。

另一個原因也是韓孝子從未被打倒,哪怕SS拿了冠軍,哪怕RNG拿下MSI冠軍,哪怕洲際賽勝利,哪怕……

有一些人是說不服的。

他們只會記得SKT有多強,只會記得三星閃耀,從不睜眼看現在,沒人反駁那個莽荒時代是一大群韓援幫助LPL建立了更成熟的賽事體系,讓選手接受了更高效的運營方式。

不會有人反駁。

只是很多時候都有一個後發追上的過程,用技術轉移來說的話,很多國家的崛起靠的都是歐美轉移產業,都是先從低端、密集勞動業積攢。

這樣的事其實並不太好看,因為這是人家覺得沒利潤的,甚至有些乾脆就是高汙染、高危害,混雜著血與淚。

過去不能忘。

就好像S3、S4的時候,LPL看起來成績還行,但決賽沒有一次逼出過韓國隊的全部實力,被吐槽人家打內戰的難度都比決賽高。

韓孝子最喜歡舉例這個。

可為什麼舉例事實會被罵。

S3、S4就是這樣啊,選手憋屈的表情不是沒看過,S5更慘,乾脆創造歷史,一號種子出不了線,IG被打投降。

沒什麼不能說的。

只是有些人感知不到,當韓國的那一套運營被LPL吸收後,已經不像是S3、S4那樣, 人頭有, 但經濟永遠落後,莫名其妙就被拉開很大差距, 裝備蓋過實力。

可能有部分韓孝子認識到了,但他們刻意忽視,那這樣的其實不是蠢,可能是壞。

一個人這麼講, 可能就影響到一百個人, 一百個人天天這麼講,那就是網際網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以此類推,到最後事實擺在臉上, 當LPL能熟練的轉線, 玩得比LCK還花的時候,還在嘴上唸叨“一時僥倖”,“狀態不對”, “不如S5有統治力”。

有時候真的懷疑沒看過比賽。

一個賽區對遊戲的認知都是向前走,你讓扣馬去回顧從前,他也只會說能做得更好,而非超越不了。

所謂“三人成虎”就是這個意思了,以前恐韓有土壤,確實差距大,現在差距縮小,還在宣傳這一套, 打擊自信, 如果仔細分析也就算了,遇LCK則美化三分, 遇LPL則貶低三分, 這習慣到底哪來的。

輸可以認,但當大眾在鼓勵的時候, 能不能別急著跳出來潑冷水。

非得表露出恐韓, 然後大肆宣揚?

宣揚恐韓能贏嗎?

場上的事情誰知道!

從大巴下來, 走進休息室。

秦明沒有反覆跟隊員強調第一場的勝利有多重要。

SSG在四支代表隊裡, 守強攻弱(相對的),秦明只需要告訴隊員怎麼打, 他們就都知道第一場必須要拿下,為後續比鬥開一個好頭。

他們的壓力沒有WE抓SKT, EDG抓KT,OMG再戰MVP來得有分量。

Edgar以為他們不懼任何對手,哪知道在LPL代表團眼裡,它是第三好打的,僅比MVP那所謂的輔核好打,再花裡胡哨,MVP下路兩兄弟的對線能力只在及格線左右,不知道能核個什麼鬼。

反正Max那花哨的16個英雄使用記錄,在紅米看來還不如Ben的璐璐、風女、塔姆、布隆來得有作用。

錦上添花首先得有錦, MVP顯然沒想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