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景來看。

整個16年十月到17年7月,對於LPL來說,是比較輝煌的一年,在秦明的帶領下,外戰榮譽並不稀缺。

第二個高光時刻就是LPL的外戰表現很有統治力,光名場面鏡頭就一堆,還是先S賽三比一SKT,然後MSI三比零再次幹翻SKT,剛好,SKT這段時間一直連勝,LCK一敗難求(大場),這給人什麼感覺?

TM的。

RNG打個內戰決賽都比這費勁,這不正說明WE、EDG拎出去能跟人家鬥一鬥。

雖然這些高光時刻跟秦明之外的隊伍沒啥關係,可經不住觀眾類比啊。

所以。

這裡面看似變數很大,其實變數很小,2個指標的說法很有市場,再自信一點的人,乾脆就是第一天都不需要碰SKT,只配輸一場——OMG打MVP那場。其他都得贏。

嗯。

總結起來就是:

不怪觀眾期待大,實在是秦明帶隊有點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的感覺,該進攻的時候非常果斷,香鍋騎在人家臉上沒下來過;而該給c位拖裝備,也不去浪,只有香鍋去騷、去做深入視野,其他人守著打錢。

換句話說,以RNG在MSI展現出來的版本閱讀,能不讓人對LPL寄予更多厚望嗎。

都TM賴本澤馬。

秦明打內戰經常留手,全靠運營底子在玩,而到了外戰,更好的陣容搭配與成熟的運營相結合,可不只是一加一大於二,更別提RNG原本就比較有默契,溝通不需要反覆唸叨,有時候一個動作、一個回身,其他人該配合的就都配合了。

哪像EDG今天展現的那樣該打不打,該退不退,扭扭捏捏。

說白了,就是觀眾樸素的對比觀遇到已經走在上坡路的外戰成績,與日益發展中某些戰隊沒跟上的實力所形成的強烈情緒——

都S賽冠軍、MSI冠軍了,以第一賽區的名號來看,總不能團體賽打不過吧?

EDG就是沒太懂這樣的賽區情緒,才被推到風口浪尖,畢竟WE沒用新人,人家只是對剛沒打過,沒啥騷操作。

都是輸,一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一邊臨場換人沒太在乎事,你說那邊會被罵的更狠。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口誅筆伐,和之後的陰謀論,什麼EDG故意輸——這肯定不至於,練兵誰會把小兵練得道心崩潰,無非就是沒覺得會這麼嚴重。

SKT乾脆的贏下FW後(玲瓏塔),次日,LPL的第四場,OMG對陣M17。

這一局中,M17並沒有禁用小五發揮還行的洛,轉而針對老賊,按掉女警、大嘴,緊跟著第一輪拿下暗影島組合,次選掏出蘭博。

“OMG想給Icon拿妖姬嗎?鎖了。”

秦明一看這選人就知道OMG拋棄了打MVP時候的防守反擊戰術,在老賊速推和四保一都被排斥的情況下,選用中路刺客盯防後排,下路收割融掉前排,為此,夕陽掏出了鱷魚。

從陣容來看,OMG是洛、蜘蛛、維魯斯、鱷魚、妖姬,M17是挖掘機、卡莉斯塔、錘石、飛機、蘭博。

前文說過,因為頭盔帶來的魔抗屬性質變,法刺還能出場,其他英雄效果有點拉,所以OMG是有鋪墊的,就是要靠中野找場子,然後快速滾進,讓妖姬殺爽。卡莉斯塔的弱點就是站位,妖姬能夠團前找機會壓血量。

可以說,OMG在“全力以赴”。

“OMG有壓力啊,妖姬沒起來,光上中就能盯死洛的開團——他們又沒好的進場,扎克、皇子都沒了。”

小明跟小虎習慣性的分析。

秦明點頭,“飛機沒掐死,OMG就輸了,妖姬殺得慢一點都得輸,他們這陣容太脆,吃不住飛機、蘭博的消耗。”

想打出氣勢的心態沒問題,M17也確實是弱隊。

有時候BP心理蠻容易猜的,我覺得哪個位置比你厲害,我就上強度,很顯然,OMG覺得他們中野很強,上半部能無限找機會,配合鱷魚的點控。

過程也確實如此,OMG十五分鐘圍繞上半部打出3千的經濟差,唯一有問題的就是先鋒被搶,兩邊都沒拿到先鋒之眼,也因此,在M17賣力的防守下,抓準OMG只有洛進場的那波all in拉扯反撲,哪怕蘭博大招的水準真的很次,不是放偏了,就是放晚了,可OMG就是遲遲不能終結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