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章 專業(第3/3頁)
章節報錯
換句話說,節奏正確,這樣刷野沒問題,就是少刷多做事,多騷擾,把精力傾注到去找對面打野的位置,傾注到視野端。
如果是劣勢呢,線上打不開,野區對抗被迫落後?
那我們只能先避開,減少深入敵方野區的次數,線上加大河道兩端的眼位,寧願增大線上被gank的風險,也要先把河道入口管住,這樣對面入侵,起碼還有得交換。
再接下來,刷野落後,少去爭,觸發經驗補償,重點看住F6,對面的,還有自己的。
為什麼這樣做?
F6經驗最多(大的20,小的35,加起來195,一組buff都才210,而buff重新整理時間5分鐘,F6打完兩分半重新整理一輪,打這兩組野怪,在補償機制下會直接超過2組buff的經驗)。
我們可以透過F6快速過渡,縮短經驗差。
而且這是一個小對角,距離也最短,不用來回跑,能留出更多的時間擴大活動範圍,繼而提供保護或配合做事,為此,我們甚至可以放棄蛤蟆,多爭F6和石甲蟲,這種多個的小怪在落後平均等級下,能更快的補足。”
秦明寫寫畫畫一堆的算計,最後道:“符文裡要帶一個經驗大精華,這樣更方便在6級到11級這個階段,快速的拉近戰力,11級過後,打野的博弈已經儘可能的集中在資源點上了,這就變成了團隊的事。
如此設計,野區的經驗獲取會更高效,更具備穩定性,風險也得到了把控,哪怕出現什麼意外,也可以很快的找到目標提前做好準備,不至於無頭蒼蠅似的只能賭命。”
香鍋聽完秦明的話,張大了嘴巴。
他現在才明白為什麼剛剛秦教會說這不是他個人的事——
這完全就是劣勢下如何保障野區的一整套設計,涉及的是團隊對他的傾斜。
以往的打法,他更像孤狼,多是利用自己的嗅覺去當攪屎棍,如果隊友都不過來,那他跟對面就在野區玩過家家,如果對面被逼急了,讓隊友過來策應,他只要撤走,那就是純以自身的發育降低對面線上的對拼強度。
“理解了嗎?”
“額……講得有點複雜,需要實戰演練,我得上手操作。”
“我會安排的,記住,野區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你別太拼,需要的時候就讓小虎、小明去幫你,他們也可以犧牲。”
秦明鄭重的道:“這是個團隊遊戲,一個地方可能被打出缺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減緩它被擴大。簡單來說,如有必要,整個隊伍都可以去幫你爭F6,石甲蟲畢竟位置不好,F6這樣的戰略目標物,優先順序可以更高。
還記得我說的木桶理論嗎,一個最薄弱的點才是決定一場遊戲決定高度在哪的關鍵。
如果野區被突破,每次都硬著頭皮去抓,我們雖然還沒被逼到過出現這種情況,但哪天真的出現,我們又沒有預案,那就晚了。
我想我很感謝WE第三局的一級設計,他們強行幫Condi建立優勢的搏命思維恰恰讓我認識到了我以前的那套野區博弈思維並不如我想象的那麼全面。
在明白了這個概念之後,靠著犧牲其他路補足野區,已經是最短板儘可能均衡的處理。這就是我春決過後的這些天,拿出的東西。”
隊員們已經聽傻了。
以前Fly帶來LCK式的穩健運營,已經讓RNG多了很多容錯。
這也是如EDG、RNG這樣的隊伍哪怕隊員更換,成績卻總不至於太差的原因。
俱樂部懂遊戲,運營夠成熟,無論是優勢滾雪球還是劣勢止損交換,都能快速的教導、灌輸,形成戰鬥力,哪怕配置的強度受限天賦不那麼高,起碼不會低到那裡去。
而今年,秦明對於版本的深度細挖,以及不拘泥格式的BP組合,在隊員都覺得非常專業的時候,他總能展示更專業的一面。
是的。
聽了不同局勢的不同處理,和不同節點的資源分配、位置犧牲,容錯更高了。
他們還能進步,還沒有摸到最高處。
戰勝WE已經讓香鍋覺得這樣的體系非常強,有些自滿,但今天過後,RNG的選手們都知道,他們還有段路要走。
什麼TM的叫做專業?
這就是了。
難怪蛇隊少了個輔助,中野輔少了一環,只靠著半個體系都能闖入半決賽,多變到這種級別,細緻到這種級別,哪怕模仿蛇隊的打法,真的又會比他們更懂怎麼起節奏嗎?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完全是LCK的那套運營是打不過LCK的,LPL獨有的拼勁,從來都不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