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嘴上是這麼說的,心裡怎麼想,就不知道了。

但是當這些人看到網路上的評論之後,他們臉黑的不行。

關於國慶檔期票房,影迷觀眾有話說。

“詐騙,這特麼是詐騙。”

“這都是啥,我看了兩場,這都是啥?”

“瑪德,還不如買個iv眼鏡,去熊貓平臺上面看呢!”

“去特麼的,就這幾部電影,誰看誰傻逼!”

“為什麼這麼說,我感覺這兩部喜劇,挺好的。”

“快特麼拉倒吧!”

“今年最好,眼淚流淌成洪!”

“你給我死邊去。”

“孩子,你不懂,肯能你年紀還不大,等你長大一點,你在看這部電影,你就會明白一些導演的一些良苦用心。”

“你快給我死去,我特麼快三十了,被你一個十六歲娃娃說孩子?”

次!

太次了!

這就是今年的國慶檔。

看了一部或者幾部的影迷們,在網路上面爭相討論之後,得出一個結論。

他們好像是被這些人,當傻子耍!

就像李梓銘所說的,院線市場正在慢慢變好,所以他可以不計成本的投入資金,來拍攝一部電影。

可現在看來,這只是他一個人的想法。

除了他以外,所有導演和資方,看到市場慢慢變好之後,不是選擇追加投資,而是選擇壓縮成本,來提高利潤。

這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反正有人看,我拍不管是什麼垃圾,只要是有人看就行了。

影迷回過這味來之後。

開始在網路上咒罵嘲諷起來。

“真特麼是慣的,這拍的是嘛?”

“耍人玩,大資料殺熟,你們拍個電影也殺熟?”

“好電影,真是越來越少,真正好看的,偏偏還在網路影片上面。”

“呵呵!我沒去看,我只等熊貓的最新兩部網路電影中旬上映就好。”

“同等!”

“不是,你們現在應該去注意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