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壯大(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是一部後世沒有出現過的電影,由石添、曾致韋、張天艾、餘木蓮、黃佰鳴、徐哥等人主演。
雖然有抄襲跟風《追女仔》的嫌疑,招致不少罵名,但也輕鬆拿下近九百萬的票房,讓不少人羨慕的直流口水。
如果把年初的《滑稽時代》一起算上的話,金公主在1981的十大電影票房中,竟然佔了三部。
嘉禾方面表現的更好,程龍的《A計劃》從7月16號上映後,票房就火爆的不行,連續一個多星期,天天票房過百萬。
不少報紙都預測《A計劃》,可能拿到突破二千萬票房的殊榮。
但可惜,《A計劃》票房達到1800萬左右就疲軟的,嘉禾又堅持播放了幾天,勉強達到了1900萬。
但想達到2000萬,就比較難了,嘉禾也不強求,票房賣不動就下映了,也沒有搞自己買票房突破2000萬的小動作。
畢竟這種方式瞞不過人,別到頭來鬧了笑話。
反正1900萬的票房,也是現在香江的最高票房記錄了。
在《A計劃》8月10號下映後,上映的是江佑公司的《表錯七日情》。
這部電影也不負江佑所望,到9月初暑期檔結束的時候,一舉拿下1236萬的票房。
整個暑期檔,金公主跟嘉禾兩家公司大賺特賺,邵氏的成績卻依舊不如人意。
雖然整個暑期檔邵氏上映的電影數量,比嘉禾跟金公主加起來還多。
但票房最高的一部《魔劍俠情》,也不過三百八十幾萬,連四百萬都沒突破。
排第二的是王京拍的,又是後世沒有出現過的電影《少年千王》,拿了三百零六萬的票房。
其他的電影大多是拿下一兩百萬的票房就賣不動了。
在暑期檔這個熱門檔期,邵氏別說賺錢了,只能做到勉強保本,讓人不由為這個昔日的天下第一惋惜不已。
其實邵氏的大片廠制度,在前幾年逐漸顯得僵硬。
演員、導演和邵氏之間的關係是合約制,邵氏從來不肯和導演、演員分紅,僅僅是工資制。
這樣導演、演員們根本沒動力去追求精品。
這種制度,六十年代的時候,邵氏一家獨大還行。
現在面臨嘉禾與金公主的競爭,這種模式就太過僵硬了。
但邵一夫也沒辦法,船大難調頭,如果還是年輕的時候,他還敢破釜沉舟。
但現在他年紀大了,沒有那個精力去做改革了,方怡華也一直勸他把精力放到電視臺上。
江佑在飛機上一睡就是十多個鐘頭,眼睛一睜已經到了香江上空。
沒辦法,知道江佑要回香江,很長一段時間見不上面了,昨晚梅格·瑞恩拼上老命,壓榨了江佑一整晚。
回到香江後,因為體力還沒恢復好,江佑就沒玩什麼一箭雙鵰的把戲了,乖乖回家。
回到香江後,江佑並沒有急著去上班,而是在家中休息了好幾天,輪流陪過幾個女人後,才施施然來到公司。
辦公室中,大門反鎖,江佑接受著潘瑩紫的貼身彙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