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引爆輿論(第2/2頁)
章節報錯
江佑能想象明天各大報紙的反應,至少有一大半的媒體會罵《香江日報》亂來。
這大陸仔何德何能,小小年紀竟敢和倪框相提並論?
倪框乃是香港家喻戶曉的小說名家,寫過多少本書才能有今天的稿費地位啊?
而江佑只是個剛出書的新人作家,就被《香江日報》提到了與倪框相當的高度,全香港九成九的作者都被江佑踩到了腳下。
明天其他新聞媒體不把《香江日報》和江佑罵的體無完膚才怪。
不過這種“罵”名,江佑並不怎麼擔心。
就像鍾楚虹港姐‘高跟鞋’事件一樣,雖然惹來了不少罵名,但也引來了不少關注,她才有機會出演電影,出人頭地。
江佑也一樣,這些罵他的人,也是在為他傳播名聲,只要名聲打出去了,總有用好處的。
這篇文章也讓江佑的名聲響徹了清水灣片場,雖然有賴於張彪的免費送報宣傳,很多人都知道江佑在《香江日報》上寫了篇小說。
但誰都想不到,他的稿費那麼高,千字二百啊!
現在有些地方的樓價都不用二千一尺,江佑寫個一萬字,就能買一尺。
等他寫完,豈不是能買一套千尺豪宅?
這讓清水灣片場裡的人又羨又妒,那些人的目光讓江佑沒事都懶得去片場了。
同樣,引爆輿論的《香江日報》也是好處多多,可以繼續炒高報紙的銷量。
而且因為給江佑高額的稿費,還會吸引一大批眼紅的作者,向《香江日報》踴躍投稿。
不出所料,這篇文章讓《香江日報》的銷量突破了十萬份,達到了十一萬多,快十二萬,銷量直逼排行第三的《東方日報》。
各大報社高層紛紛開會研究《香江日報》銷量爆炸的原因,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地方。
《明報》
金先生辦公室,金墉正與報社總編潘粵明在討論《香江日報》。
潘粵明抖了手中幾張《香江日報》,不屑的說道:“這報紙爆火的幾期我都看過了,完全是靠炒作爆發的銷量,不可持久。我覺得我們沒必要放在心上。”
金先生點了點頭,說道:“的確,報業發展,不能靠炒作。
“這樣的炒作只能讓銷量一時火爆,但卻會讓報社走向市井低俗路線,我們《明報》的格調要高得多。
不過那《尋秦記》的小說你看過沒有?這小說文筆一流,情節新穎,是部難得的佳作啊!不得不說年輕人思想真是天馬行空,可惜沒來我們明報投稿。
《香江日報》這個眼看就要走向衰落的老報社,靠這部小說,就能拉高一段時間的銷量。
如果再有一個好點的報社掌門人,《香江日報》起死回生了啊!”
潘粵明說道:“的確可惜,要不我們試一下,看能不能把作者挖過來?”
金先生搖了搖頭,說道:“按照《香江日報》的報道,他們給了作者天佑千字五百的稿費,我們不是給不起,但要考慮倪框他們這些老作者的情緒啊!”
潘粵明有點惋惜的點點頭。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