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先前族人稟報,夏巫乃是為蠱蟲而來?”

易夏點了點頭:

“為煉智蠱,不得已四方尋覓。”

巫巧聞言點了點頭,表情卻是平靜,但身後的女子卻瞧出了一些端倪。

顯然自己的這位母親,並不如表面所看到的那般平靜。

可是智蠱?

那是甚麼蠱蟲?

怎麼不見族中有記載?

女子在心裡嘀咕道,卻是不敢再四處傳訊了。

“那是了,智蠱乃上古奇蠱,耗資靡費,非等閒之輩可承負。”

“老身已知夏巫來意。”

巫巧隨後轉頭看向身後女子:

“沁兒,你自領人去取子蠱來。”

女子聞言愣了愣:

“阿媽,仍如常數?”

“哪裡的話, 皆數領來就是,快去。”

沁兒聞言表情一滯,然後看見巫巧認真的表情便領命而去。

隨後,巫巧方才看向易夏,卻是徑直拜下。

易夏自然攔下:

“巫事這是何故?”

易夏不解地問道。

“不肖後輩未得明目,不識大巫真身,當為罪責。”

易夏聞言頓時搖了搖頭,然後將巫巧扶到位子上:

“巫事這話從何說起,我非本域之巫,大巫之名,亦是時運成就。”

“怎可以此遑論祖輩,便以平輩相交就是。”

“大巫吩咐,自無不敢。”

巫巧聞言平復了一下情緒,方才說道。

這時,正見其女領著一眾錦盒而來。

巫巧便指向那些錦盒:

“此乃我寨獨產,乃為一母蠱而化,使之男子可得女子變化,女子則可綿延青春。”

“若為其他,自不為大巫所用。”

“但若煉蠱,卻也不差。”

“此為我寨經年所積,共餘子蠱十九,便悉數贈與大巫。”

易夏看向巫巧,沉吟了一會兒:

“可是有何等難事?”

“你我雖非同脈,卻也同持巫名,不必如此。”

“我雖不善造化之事,但尋常干戈亦有化解之法。”

“便得上天入海,也可說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