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雲王朝,和玄宗攪合在一起,甚至於其中還隱隱約約的有其他正道派閥的身影。

他們這些分散的王朝,已經無法阻止大雲王朝了。

只有她,大青女帝,提前預知到了大雲王朝的威脅程度,和齊彧達成了協定,並且即使是齊彧失勢,也依舊堅定不移的執行。

所以現在齊彧才會在大青王朝!

道教可以離開大青王朝,甚至於可以到一個荒郊野外、無盡大山建立新的學宮,反正道教又不像王朝那般固定,領土在哪就只能在哪。

相反的,大青王朝,現在離不開道教,因為道教是唯一一個,願意和他們大青王朝共同進退的勢力。

其他門派勢力,在紫氣閣和天涯海閣的授意下,不肯對他們這些王朝,提供支援。

而且他們的支援,也沒有任何的意義,畢竟大雲王朝和玄宗的聯合,的確很強。

現在只有道教,有能力,並且願意幫助大青王朝。

只要不傻,她就不會在這個時候,和齊彧鬧翻,甚至於齊彧要什麼,她就得給什麼,儘量滿足齊彧的條件。

而齊彧也不是那種鳩佔鵲巢的惡人,他對大青王朝,好像也沒什麼興趣。

如果齊彧對大青王朝有興趣,她拱手送給齊彧又何妨呢?

齊彧開設學院,為道教和大青王朝培養人才。

是的,就是為道教和大青王朝培養人才!

從學宮畢業的學子,可以選擇入朝為官,也可以留在道教任職。

並不是從學宮畢業了,就一輩子是學宮的弟子。

這正是齊彧的高明之處,他把學宮,塑造成了一個人才孵化器。

學成之後,要去要留,全看學子的自己的意志。

齊彧他是在真正的旅行約定,幫助大青王朝。

齊彧就是用道教的聲望,在為道教注入新鮮血液,而這些學液,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注入大青王朝。

甚至於注入朝廷的血液,沒準會比注入道教的要更多。

因為道教有規矩,始終是一個派系,派系的氣息他濃郁了,也就是沒有那麼多隻有,被打上了標籤。

而入朝為官,是許多黎明百姓的夢想,相比較道教更加自由。

所以齊彧收割的人才,應該會有更大一部分,進入了朝廷中。

水漲船高,道教在成長,大青王朝也會成長,應該不至於被道教徹底壓下去。

所以在得知了齊彧的那一手秒到豪巔的陽謀後,她果斷的,把國子監,併入了學宮。

國子監是大青王朝的,這也算是在學宮內部,打入了大青王朝的顏色。

同時,國子監,也是插在道教血管上的抽血管子。

國子監畢業的學子,應該大多數還是會選擇進入朝堂的。

齊彧也知道,自己和大青王朝合作,會讓大青王朝佔不少便宜。

可這又如何呢?

各取所需,他現在需要大青王朝的支援,大青王朝需要他的幫助。

這就是合作!

至於以後會如何,大青王朝依託道教,做大做強後,會不會和大雲王朝一樣翻臉不認人,這並不是齊彧所考慮的。

那是後人的問題!

眼下的合作,利大於弊,這就足夠了!

大青女帝是聰明人,她看出來了這是一條星光大道,抓住了道教這一輛車,帶飛大青王朝,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