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在私塾學習,你們老師沒有教你們立意嗎?你們為什麼而讀書,現在有人能出來告訴我嗎?”

被齊彧怎麼說,終於有人坐不住了,是一個少年,臉上的線條還有些稚嫩。

“文尊你說我們讀死書,沒有風骨,這一點恕我不能苟同!”

齊彧看著這個少年,笑道:“那你告訴我,何為風骨?你覺得現在的有嗎?”

“自然有!少年年挺起胸膛,傲然道。

齊彧笑了笑,說道:“一千年前,只不過是偏遠小國的大元國被大陽國攻打,局勢岌岌可危,大元國當代大儒柳元笙前輩不顧萬人反對,棄筆從戎。”

“明知自己一人之力,根本改變不了國家的滅亡,卻是依舊披甲上陣。此去極有可能身死,可卻依舊從容。”

“文人亦有風骨,這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執拗,這份從容赴死的氣度,才是文人該有的風骨!”

“五百年前,大成王朝滅國之日,當時不知道多少文人寧死不降,死在了屠刀下,為國獻身,這份膽魄與傲骨,不正是文人的風骨嗎?”

齊彧眼珠子一轉,看向那群儒生,淡漠問道:“你們覺得你們有這種為國捐軀的從容,有萬人阻,吾亦往矣的執拗嗎?你們真的有文人風骨氣度嗎?”

齊彧不是對文人有偏見,因為歷史上的確有許多文人都是高風亮節,值得學習的,比如於謙、屈原、楊漣、魯迅。

他不贊同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言論,這太片面了。

失去了風骨的文人,只不過是腐儒而已。

齊彧討厭死氣沉沉的腐儒,可這個世界的文人大多數都是如此。

在當今的制度下,就只能教出這種腐儒。

有風骨的儒生不是沒有,可那是鳳毛麟角。

這個世界的讀書人普遍自視甚高,本事沒有,眼界到底挺高的。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言論誤導,所以看不清自己幾斤幾兩。

全場死寂,沒有敢站出來回答自己。

因為齊彧的聲音很響亮,臉上的那似笑非笑的嘲諷,是那麼的刺眼。

“那麼敢問文尊,你有文人的風骨嗎?”

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走出來,眼睛清亮,在裡面齊彧看見了少年血性。

齊彧看著這個少年,笑道:“你叫什麼名字?”

“付文冰!”少年鏗鏘有力的回答。

齊彧笑笑,笑道:“你很不錯,你還有的救,你身上還有血性,沒有如他們一般,讀書讀到把血性都磨滅了。”

付文兵沒有說話,就看著齊彧,一臉倔強的模樣。

“你當初為什麼而讀書?現在還是以這個目標在努力嗎?”齊彧微笑問道。

“自然,我讀書是因為書中有另外一番風景,書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識和道理!”付文冰昂首挺胸,傲然道。

不管這個少年說的是真心話,還是欺瞞自身的自我催眠,他能說出這番話,齊彧就很欣賞他。

齊彧看著少年,笑道:“說的好,讀書是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而不是為了封侯拜相,書中有萬千大道,有廣闊天地,讀書不應該僅僅只是為了當官。”

付文冰低頭思考齊彧的話,眼神漸漸地變得明亮起來。

不僅僅是他,周圍的所有人,都有了一種頓悟的感覺。

讀書真的就只為當官嗎?

“付文冰回過神,然後對著齊彧行禮,問道:“那麼敢問文尊,你為什麼而讀書呢?”

齊彧站起來,看著天邊,回想當初自己為了什麼而讀書。

當時自己的回答是為國家的復興而讀書,可自己食言了,社會的殘酷打磨了他的稜角,理想終是空談,他沒能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

他頂多成為了一個不給國家的復興拖後腿的普通人!

看向眼前的少年,齊彧彷彿看到了自己。

自己當初也是有血性有理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