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姬和傑斯在六級之前,對抗的核心是什麼?

操作?

意識?

預判?

不。

都不是。

以上這些,雖然是博弈的關鍵,但並不是核心。

真正的核心,是……狀態優劣!

如果劍姬不需要施放W技能,就能逼傑斯用錘形態的E嘗試擊飛,才有預判格擋的可能。

如果不交W,站擼打不過傑斯,自然不具備一戰之力。

這樣的道理,和對線期衡量雙方戰鬥力,判斷能不能打一樣,很多觀眾雖然說不出來一二三四,但都有一個大概的認知。

顯然。

憑藉召喚師技能的傷害領先,塞恩站位騙推線,再加上一手留技能點的格擋反擊。

林北已經打破了英雄定位的限制。

未必敢說能取得主動權。

但起碼不會像常規對局那樣難受。

“還有一個方面,在中路打傑斯,對劍姬來說,其實不是絕對吃虧。”PDD做了波分析。

“是這樣嗎?”米勒有些意外。

“是這樣。”PDD接著解析:“在上路,劍姬想要進經驗區,必然會被傑斯抓到機會消耗,在中路就好很多。”

長,有長的作用。

短,有短的好處。

而且。

當第二波第一個近戰兵死亡,單線英雄升到二級之後。

林北學習了Q技能破空斬,獲得了突進能力。

Faker就從最開始的肆無忌憚,變得需要有一點小心。

破綻不在正面的時候,可以嘗試去做一做消耗。

破綻在正面的時候,並不能對劍姬動手。

局面從一開始的激烈,陷入了僵持之中。

“Faker這邊打的很謹慎,不願意給小北機會。”娃娃看著場上情況:“但小北這邊,距離同樣保持的非常好。”

“是的,只用Q技能補刀。”米勒帶著點意外。

認真想想。

其實很有道理。

劍姬在沒有CD裝備、符文加持的情況下,一級Q技能的CD是13秒。

命中任意目標,都會返還百分之六十的CD。

也就是說。

每5.2秒,就可以使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