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此時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

QG的BP和打法看似詭異無比,其實萬變不離其宗。

一直是放棄中野的優先權,全心求穩,為團戰服務。

保證上路領先。

最後,還有頂級AD選手UZI靠個人能力託底。

看起來簡單。

想破解,還真不是那麼容易。

去上路打架……

不太現實。

當一個選手達到足夠層次的時候,就很難進行針對。

SKT隊內,大魔王Faker就是最顯著的例子,時不時就來個1v2雙殺。

相對稍差一點的狂小狗UZI,也只有EDG裡面最擅長殺熟的廠長才能玩明白二級抓下,其他隊伍去GANK,往往沒有特別好的結果。

看起來似乎有一點玄學。

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穿了,一文不值。

——是因為這個級別的選手,根本不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就能達到對線天花板,有足夠的餘力用來觀察情況,分析場上局勢,以及引導、控制對手的行為。

不僅可以意識對手支援,防備對手支援。

更是能控制對手支援的節點。

用考試舉個例子。

就是有些人考到一百分,是因為能力達到了一百分。

有些人考了一百分,是因為卷面上限只有一百分,還隨時可以控制到九十九、九十八分。

別說沒有同一個檔次線上的選手。

就算有。

也很難解決這個問題。

畢竟獅子和老虎打架的時候,起碼也要來只花豹才能嘗試摻和,狼或者鬣狗這樣的東西上去都未必禁得起一巴掌。

針對下路。

同樣比較麻煩。

就算SKT輔助選手Wolf比小明經驗豐富很多,也不足以讓雙人路打出足夠大的優勢。

Bang面對UZI,想要佔據上風,起碼需要三打一。

那麼。

只能打中野……

&na甩甩頭。

感覺一點都不好。

職業聯賽,尤其是BO5長局裡面,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只能’這個詞。

既然沒有選擇。

那麼雙方都會知道。

想要建功,比正常的佈置艱難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