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箭在弦上,怎能不發?(第3/3頁)
章節報錯
“各位將軍確實智計卓絕,微臣敢問陛下,是否有更好的辦法?”
朝堂群臣訝然。
這長孫無忌幾個意思,前幾日當面怒罵陛下昏庸無道。
今天又出言不遜,這不是存心找茬麼?
只有房杜二人對視一眼。
長孫無忌,心思敏銳,不愧是陛下肚子裡的蛔蟲!
怪不得這麼蹦躂,還沒被陛下砍了腦袋!
李世民欣賞地看了一眼長孫無忌。
他要的就是這個恰到好處的捧哏!
李世民龍袍一擺,長身玉立,激情洋溢。
“武德年間,中原未定,連年征戰,民不聊生!”
“如今貞觀一朝,天下初定,妄動兵戈,非大唐之福!”
“朕理解爾等報國之心,但一將功成萬骨枯,朕實不忍百姓再受兵戈之苦!”
“況且,今年河南大旱,餓殍遍野;去歲關隴大雪,饑民無數;江南水災,不堪重負!”
“若朕再行兵戈之事,加上糧餉,兵役,民役,必然民不聊生!”
“隋煬帝前車之鑑,徵遼之禍,餘毒不淺,朕不可不察!”
“朕不僅要開疆拓土,萬朝臣服,更要百姓富裕,安享繁榮!”
李世民擲地有聲!
他的這番話是一個宣言。
標誌著李世民在政治上的野心昭然!
總而言之,就是皇帝陛下既要乾死突厥二部,還不能兵伐相見。
房杜為代表的文臣自然高興。
他們本來就不贊同發動對突厥的戰爭。
兵者,兇器也。
戰場上的殺傷不過是其次。
大唐天下初定,經不起顛簸。
文臣考慮更多的是統治穩定。
杜如晦拱手出列。
“陛下愛惜天下黎民,實乃百姓之福,大唐之福!”
文臣紛紛出言。
“陛下聖明!”
文臣高興了,武將可就不樂意了。
封侯但在馬上取!
突厥戰事發動,建功立業,就在眼前!
此戰箭在弦上,怎能不發?
只見一個魁梧身軀轟然出列,尉遲敬德怒道:
“陛下三思,俺不服,俺就要幹他孃的突厥狗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