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馬周!(第3/3頁)
章節報錯
李佑終於想起馬周是何人等了。
回過神來,問道:“
此人是否在博州任過職?”
盧印之不明所以,只得老老實實道:“太子殿下洞察萬里,馬周之前確實在博州任職。”
“其後遊學長安,得常何舉薦,才進入長安府任職。”
說罷,盧印之偷眼一瞥太子。
見李佑一副興趣盎然的姿態,這才長舒一口氣。
他心中更是暗暗羨慕,馬周這算走了狗屎運了。
太子心中掛了號,這是發跡的前兆啊!
盧印之可是素有耳聞,太子殿下雖然性子憊懶,不喜政務。
但知人善用,兼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太子手下任職,可是一樁美差!
李佑也有些興奮,這位現今名不見經傳的馬周,可是未來帝國宰相!
馬周,清河茌平(今山東)人,唐初宰相。
其多次向太宗諫言,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和延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馬周孤兒出身,家境貧寒,求學刻苦。
但其人貧困失意,不為當地州府重用。
武德年間,馬周授任博州助教。
後憤而離職,西遊長安,以門客身份寄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
常何是玄武門的守將,更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
當初就是他提著腦袋,幫助李世民發動政變,一舉奠定基業!
後來太平盛世,常何是個武將大老粗,只知舞刀弄強,不通經世濟民。
常何也就被動邊緣化了。
但馬週一來,就幫助常何扭轉局勢。
在他的幫助下,常何屢次諫言,皆有成效。
常何也扭轉了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刻板印象。
當然,李世民自然也看得出,這些見地不凡的奏摺絕不是常何寫出來。
常何背後有高人幕僚!
貞觀五年,常何上書時務策論,羅列二十點帝國弊政,皆言之有物。
不僅如此,還另附對策。
李世民閱後大喜,遂星夜召見常何。
常何自然不敢隱瞞,和盤托出此事原委。
李世民聞之更是大喜,次日召見馬周。
馬周對答如流,經政文史,天文地理,無所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