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起源(第1/3頁)
章節報錯
渚良文明所在的世界,最初是一顆行星。
一顆體積不遜於巴比倫的行星。
行星的起源已經無從考證,無法判斷是根據資料列印的,還是同原初宇宙一樣,經過數十億年的漫長時間緩緩成型的。
它沿著近乎固定的橢圓形軌道,圍繞所在恆星系的中央天體緩緩運轉。
幸運的是,它的位置不錯,距離恆星不是太遠,也不是太近,處於碳基生物的宜居帶中,不至於因為陽光的多寡陷入封凍或是酷熱。
良好的環境,是生命的溫床。
這顆行星表面很快繁榮起來,各式各樣的生命,遍佈每一寸海水和土地。
微生物、植物、動物等,相繼登場,並且進行了永不停歇的演化。
直到這時,生命的演化程序還同多數生命星球一樣,沒有太大區別。
按照慣例,這顆行星上最終會有動物進化出智慧,然後經過時間的累積,沉澱出文明。
但意外發生了。
元素,這類似於以太的奇特存在,突兀地出現在行星表面,並在短短的時間內,擴散到大氣層內的所有地方。
說不清是自然進化,還是人為投放,總之,劇變開始了。
生命們進化的步伐,遠比之前大步,也遠比之前離奇。
大有朝著朝著超凡文明的方向狂奔的勢頭。
可轉折再一次出現。
智慧在這顆星球上的首次出現,是在一種不起眼的小草上,而並非是在動物身上。
本不該如此。
因為思維是極其複雜的存在,它需要很多很多堪稱是巧合的條件,包括足夠複雜的器官,再經過一代又一代的積累才能出現。
可元素的存在,本就是種難以想象的奇蹟。
它和以太相仿,都有被造物主親吻過的比喻性說法。
元素讓草木有了產生思維的可能,這種思維的成因,和科技向的生物思維成因略有不同,依靠生物電流、脈衝、激素和元素本身為基礎,而不是以複雜的神經元和器官為主要核心。
唯一的不足大概是,獲得思維的小草們,並沒有因此產生大幅移動自身的能力。
它們仍然不能移動,或者像動物揮動肢體那樣自如地揮舞草葉。
這種小草,就是渚良文明的祖先。
於是歷史的程序,從這一刻開始,拐了個大彎。
元素為小草們帶來的天賦有兩種,一種是較為普通的多樣超凡能力,能夠藉此對物質世界作一些微小的影響,另一種才是堆積成現有文明的根本。
不完全的思維力量視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