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歷史兩億年(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的人類,很少有對歷史感興趣的,因為它實在是太長了。
所以李良決定,只讀次級目錄。
“元年之前四十億年,最初的單細胞誕生。”
元年,是指文明誕生的第一年,在華胥剛剛誕生的時候,他結合諸多考古資料,將歷史上能確定的,明確表示文明出現的第一個事件,命名為元年。
“10004年,人類第一次步入太空。”
“10347年,人類登上母星的天然衛星。”
“23458年,第一艘橫跨星辰的載人飛船於母星近地軌道組裝完成。”
…
“245697年,亞光速無人飛行器實驗成功。”
“15649524年,蟲洞現象被解析,星軌建成,不同星域溝通滯後性消失。”
…
讀到這裡,李良皺起眉頭。
元年後一千五百多萬年,華胥文明便利用宇宙現象,避開了光速不可超越的規律,以另一種方式實現超遠距離交流。
而在元年後兩億年的今天,人類能接觸到的層面,仍然停留在這一階層。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華胥文明裹足不前?
是科技停滯?或是攀上過更高的山峰又跌落下來?還是另有原因?
這些問題,或許在後面能找到答案。
於是他繼續向下看過去。
“一億年,觸及宇宙本質,祂出現了。”
這句話更沒頭沒尾。
宇宙本質代表什麼?具備怎樣的特性?祂又是什麼?是一種宇宙現象?還是其它?
祂給華胥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李良點選次級目錄,想要細看一窺究竟。
但此目錄下,全是空白。
空白佔據了相當大的篇幅,似乎曾經記載過什麼,但後來卻不知為什麼消失了。
似乎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力量,不允許這些涉及祂的具體資訊被記錄下來。
祂的名號、形容、所行俱沒有被記錄。
但顯然,祂並沒有帶來滅絕性的災難,因為華胥文明的歷史還在繼續。
“一億零五百萬年,最完善的智慧,在祂的幫助下組建完成,命名華胥。”
原來華胥自那時起就已經存在了。
李良深吸一口氣,這樣算來,華胥已經存在了近一億年,在文明鼎盛時期誕生,佔據了整個文明近乎一半的歷史。
真的能和化石比古老。
然後,下一條目錄映入眼簾時,李良幾乎拿不住手中的書籍。
“一億零六百萬年,宇宙消失了。”
“星團失去核心,只剩小半,不再轉動與擴張,無法逾越的邊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