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運動離不開力。

而與力密不可分的是力場。

磁場、電場、引力場是物理學的三大力場,它們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分別對磁體、電荷與物體施加力。

巴比倫的知識中,對此沒有十分明確的定義,可以太本身就是縮短規則與生物距離的特殊存在。

對於一類現象,藍星需要先觀測,再經過多次試驗,經過無數文字的總結以及縮略的定義來給此現象命名,最後能否將其剖析清楚,納入知識體系中還是未知數。

而在巴比倫,定義和文字總結等固然也缺不了,可是對於以太眷顧的施法者們來說,他們能夠更輕易地看清楚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以力場為例,在認識它的過程中,如果說藍星是蒙著雙眼前進,那麼巴比倫的施法者就像是透過很模糊很模糊的毛玻璃來揣測前路。

其中區別,幾如天淵。

所以,即使沒有對力場的明確定義,只有些模糊的、不完善的研究,傳奇之下的頂級法師、大鍊金師納威,仍能在曾見過的各類現象和感覺中,確認力場的存在。

常規動力不行,納威能打主意的就是力場了。

在和梅林探討之後,他驗證了自身猜想是可實現的。

“憑空模擬質量,製造出引力力場,是可行的。”

如果不採用深淵規則加一層buff,那麼隔離規則對任何物質和力來說,都是無法撼動分毫的剛性壁障。

沒法改變一絲一毫,光不能透過,力場也不能。

納威所想的是,在方舟前方留下一部分真空,用以容納模擬力場,牽引方舟前行。

模擬的引力場,會牽引飛舟前行。

以方舟和真空整體來說,在隔離規則中不必遵循小宇宙的規則限制,但在這個整體的內部,還是和小宇宙中無異,直到抵達自洽空間。

問題是,一般法師不能擔下作為方舟動力的重任。

一般是相對而言的,這裡說的一般法師,是指傳奇以下。

傳奇本身,要比巴比倫餘下的所有事物都更貼近規則,他們雖然仍窺不見規則的真面目,卻已經和常理狀態下的生物不在一個層面,對世界執行的理解遠超藍星科技能解釋的,他們能夠做到常人不能夠理解的種種壯舉。

只有傳奇,才能讓納威的想法變成現實。

可傳奇才幾位?

把任一傳奇拉過來,對他說你就是方舟的前行動力?

拋開他們的喜怒不談,數目也遠遠不能滿足要求。

方舟的各方面理論問題都被解決之後,難道只會造一艘成品嗎?

絕無可能。

第一次跨空間嘗試,只做一艘方舟進行試驗無可厚非,但若是以後也只有一艘方舟,和不同文明的交流會侷限於極小極小的規模,相當於妄圖用一輛儲水車完成南水北調。

單純的鍊金成就,在沒有足夠分量的施法者的前提下,也遠遠不能在模擬力場方面替代傳奇。

於是局面再一次陷入僵局。

......

......

“基因良好,腦波活躍。”

“檢測與‘次宇宙’適配性。”

“適配性良好。”

“隨機分配姓名:李良。”

“編號:86488648454。”

...

嗷嗷待哺的白胖嬰兒旁邊,一行行資料以資訊流的形式在光腦儲存空間中重新整理出現,而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匯總成集,共同傳送到遙遠的資料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