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羅桓顯然沒有放棄亞人的意思。

“包括,順便找找列倫,把亞人族群中,沒人要的孤兒收攏過來,遷移到新的行星上。”

......

單純的複製一顆行星,對造物來說並不難。

即使是生命星球,也僅僅意味著稍多一些的造物能量消耗而已。

所以當天,就有兩顆與致遠星一般無二的行星,出現在空曠無邊的真空之中。

唯一的區別,就是致遠星上有隔離區和亞人城邦,而這兩顆新星沒有。

“一顆用來研究以太,另一顆遷入亞人文明的部分,單獨加速時間,嘗試在短時間內生成高等級科技文明。”

雙管齊下才是王道。

致遠星作為基本盤,不能出現任何意外,自然不能用來做實驗。

可兩顆新星就不一樣了。

研究以太的新星,被羅桓稱作巴比倫星,而另一顆新星則被稱作熒惑,借用了現實中火星的名字。

由於沒有恆星的資料,所以兩顆新星也暫時採用場域和投影的形式來模擬其它天體的影響。

“我總覺得,巴比倫星還是有些小了。”

羅桓立於太空之中,左看右看,總覺得不太得勁兒。

巴比倫星絕對是龐然大物,它和藍星的大小几乎一致,但對於一顆行星來說,體積絕對算不上巨碩。

羅桓覺得它小,是因為這裡將是以太的試驗場。

“咱們把它稍稍放大一些怎樣?”

對一個即將成型的超凡文明來說,當前的巴比倫星似乎不夠成為一座合格的舞臺。

小板磚聳聳肩:“你是造物,你說了算。

但我的建議是,在以太輻射到巴比倫全星,同動植物結合之後,再一點點地擴大其體積和區域,否則現在那些平凡的動植物,會有很多因為突然增大的重力而滅絕。”

“那就這麼定了。”

羅桓敲定了之後巴比倫星逐步擴大的基調,而後將目光投向仍舊被黑暗籠罩的那塊大陸。

那是森林亞人的最初城邦所在。

以致遠星的時間來算,列倫渡海已經過去了近百年。

新的亞人城邦早已建立,舊的亞人城邦也已經成為廢墟。

新舊文明的交替已然完成。

“致遠星的陸地面積,略略多了一點。”

羅桓捏著下巴思索。

五成的陸地面積,還都是過於集中的,於航運而言並不算個好訊息。

陸地之間貼得太近了,只有條並不寬的海峽,而且地貌不平,難以通行。

這對亞人文明未來的交通運輸十分不便。

“那搭檔你想怎麼辦?”

羅桓笑笑,指向那塊無光的大陸:

“我想把它挖出來,為致遠星捏一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