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周宇朋友圈裡最早的一張照片,就是仨人一塊兒吃的面,仔細看還能從照片裡找出羅桓的影子。

“這是換著法兒的吃啊,就這速度,過個沒幾天,江州有名的餐館兒就得被他吃個遍。”

朝著圖書館溜達的羅桓嘖嘖稱奇:“別說七號你,我都有點懷疑他是不是第一次來藍星。”

......

羅大造物在現實中勤勤懇懇的啃書本,同時也藉著七號從網路下載了許多資料來補充,而在致遠星上,最為原始的生命們卻發生了第一次意義深遠的迭代。

最初的生命體誕生近三億年之後,藍藻出現了。

藍藻之前的原始生命們,所進行的生命活動與氧氣無關,它們身體獲取能量的方式並不是有氧呼吸。

從致遠星形成,到藍藻出現之前,大氣裡都是沒有氧氣的。

如果羅桓沒有造物權柄,那麼他在踏入致遠星的十分鐘以內就會死於窒息和中毒。

行星最原始的環境,遠遠不足以支撐後世那些複雜的生命體生存。

這也是七號建議從頭開始模擬藍星的原因之一:就算羅桓有憑空創造生命的能力,他也絕不可能在有限壽命裡營造一個完善的,複雜的,能夠支撐生命繁衍進化的生態環境。

那需要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藍藻的出現,是推動致遠星環境改變的一大步。

它不僅僅將有氧呼吸帶到這顆行星上,極大的增進了能量獲取,還開始製造氧氣,讓整個大氣開始緩慢改變,朝著適宜生命居住的方向發展。

這才讓羅桓熟知的那些古生物們,有了出現的條件。

但是,氧氣對於出現在藍藻之前的生命們來說,是毒性劇烈的毒藥,所以在藍藻出現之後不久,之前的生命們,要麼被同化,要麼就滅絕。

藍藻取代了之前絕大部分原始生命。

無氧時代結束,行星生命的第一次迭代完成。

在藍星上,這次變更被稱為大氧化事件。

等到羅桓察覺到變化,再次進入致遠星的時候,原始海洋的顏色已經不再呈現紅色。

它開始有了點蔚藍海洋的模樣。

“海洋中的鐵離子,和氧氣發生反應,變成了各種各樣的鐵礦石,堆積在海洋底下,那種鏽一樣的紅色就褪去了。”

七號如此說道:“金屬時代的基礎,在這時就已經鋪墊好了。”

羅桓點點頭,確實沒錯。

遊離在海洋中的鐵離子,以這種方式,成為了能夠被人類提煉鍛造的鐵礦石。

“現在藍藻已經覆蓋了絕大部分海洋,但是我察覺到,這裡面還存在著另一些...”

羅桓一時找不到具體的形容詞,因為在他熟悉的現實環境中,並沒有那樣的東西。

“一些與其它生命有所不同,但又說不清哪裡不同,是從沒見過,讓你覺得非常陌生的生命是吧。”

七號幫他把話補完了:“這正是我要同你商量的問題之一。”

“生命的形式是多樣的,同一類生命的文明也是如此,致遠星上的生命,不是隻有工業文明這一條路可以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