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更不用說了,機器人保證對待每個孩子的公平性,同時是科學且規正規化的教育,保證了因材施教,原本很多人對機器人教學是有抵抗的,但是沒超過一年,綜合比較下來,機器人的教育水準遠高於人類,這樣人類教師也就逐漸失業了。

機器人的出現,讓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崗位,但是衣食住行無憂,又讓所有人沒有了工作的需求,所以人類社會最終的狀態是全憑興趣。

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只要不犯法,各地的工作機會都可以參與,沒有找工作這一說,你去就行,反正也不發工資,也不計你的考勤,不過大資料會記錄你的行蹤,這

不是簡答的監視,而是要記錄記得貢獻,就是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值,這個貢獻值越大,享受的權利越大。

比如你沒有四合院,但是想住四合院,沒關係,首都有100個空置的四合院,兩千人排隊申請,你的貢獻值越大,排名就越靠前,當排進這倆千人的中的前一百的時候,你就有權利住了,而排第一的話,所有的四合院任你選。

這就是現在的社會體制,一百多年前,先人的夢想靠著機器人的出現成為了現實。

當然,社會上總有那麼一些喜歡坐吃等死的人,這沒關係,資源極度豐富,是可以養他們的,只是隨著他們的死亡,這種人會逐漸減少。

因為這個世界,孩子必須自己父母親自養,因為每個父母都沒有工作的壓力,這種條件是允許的,如果這種情況下都不養育孩子,那不好意思,你犯法了,機器人警察會逮捕你,把你送如監獄。

這不是簡單的關幾年的問題,而是一輩子,一輩子都不能出來,雖然監獄的生活非常不錯,甚至還能借助超凡裝置進入虛擬世界暢玩,但是真實世界失去自由了,而且不允許繼續生育了,已生育的孩子會安排人類或者機器人來贍養,與你沒有一絲的關係。

這就保證好吃懶做的人根本沒有機會生育後代,或者即便有了,他們也可能因為撫養不力而失去做父母的權利,導致他們這種消極的思想不繼續傳承下去,而且,這種做法,還能控制人口氾濫。

我喜歡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戰爭結束以後,我幾乎就放棄了所有工作以及事業,那種所謂的人類鬥士和機器人創造者的名聲,我毫不關心,全心全意的陪著家人,帶他們出遊,陪他們聊天,給他們做好吃的。

南海的小島,我們不知道來了多少次了,每次來都感覺到喜歡。

幾個孩子正在沙灘上打鬧玩耍,季思文幾女正在照看著,羅賓挺著大肚子走到我身邊坐下。

“都沒跟你談過戀愛,就要幫你生孩子了!”

“我們沒談過戀愛嗎?”

“談過嗎?”

“不是從認識就一直談嗎?”

“你那是跟貂蟬談,不是跟我,我說了多少次了,我是我,她是她。”

“可是,你的記憶就是承接了她啊!”

“那不一樣,我要跟你談一場戀愛!”

“好吧!怎麼談?”

“你都這麼多老婆了,你問我怎麼談?”

“好像還真沒正兒八經談過,都是她們倒追的我。”

“滾!”

“哈哈哈……”

事實證明,羅賓真的是個人類,至少她懷上了我孩子,機器人可做不到這一點,從種群隔離的角度講,羅賓就是一個人類。

對了,補充一點,生物晶片技術被長久的封存了,這不是技術不夠成熟,而是牽扯太多的人類道德倫理,羅賓是因為太過特殊了,其他人不允許,死過一回再活過來,這放在任何社會都是危險的。